在桂林漓江畔,有一棵1400多岁的老榕树,据说,当时刘三姐和阿牛哥就是在此榕树下情定终身的,如此古老的大树,在世界上亦是罕见。
正值盛夏时节,这棵大榕树冠盖亭亭,郁郁葱葱,葳蕤挺拔,枝叶扩展开来,占地约在一亩之外,主干粗壮,十余人也未必合抱得过来。此树气势巍峨,犹如一座宫殿,更有十几个气根,疏密不等地围绕在主干周围,好似宫殿的柱子,众星拱月,雍容大度。大树并不高,树杈中间筑有不少鸟窝,不时传来叽喳之声,微风过处,令人心旷神怡,细心品味,似有淡雅清香,这是属于大自然的味道。再看树身,不乏粗糙开裂之处,更有一片黑黢黢的伤口,这是闪电留下的痕迹,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往树荫下一站,夏日炎热之感立刻被涤荡一空。
1400多年前,我国正处于隋末唐初时期,真是难以想象,它阅尽世间风雨,历经人世沧桑,感慨大自然的造化神工,更觉人类之渺小浅薄。当初,亲手种下这种棵树的主人早已不可考究了,而如今,与它同时代种下的树也不知历经了几代,而唯有它还依然挺拔并将挺拔下去,这些难道仅仅用“奇迹”一词就可解释过去吗?
我不由绕树一圈,试图找出答案,看着它扎根地下虬龙一般的老根以及辅助支撑它巨大身躯的气根,这也许就是答案一:多管齐下,打牢基础。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百根之树,生命力之强,也就可想而知了。再看树叶之中不时有鸟儿飞入飞出,答案二就在这儿:宽容博大,受益无穷。对一棵树来说,可怕的也许并不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反而是一个个看似柔弱的小虫子,由内而外的侵蚀,于是大树用它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外来的鸟儿,为它们提供庇护的同时,也解除了自己的内患。而答案三就在它身上的伤口:面对挫折,坦然自若。想这千年之中,不知有多少次的自然灾害,多少次的兵荒马乱人为破坏,也许这些加起来比它身上的裂纹还要多吧,但这些挫折并没有击倒它,反而使它更加地强壮自信。
大树无言,用它千年的智慧继续浇灌它旺盛的生命之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