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英语的重要性

(2011-03-11 10:18:50)
标签:

杂谈

       上午,看新闻时看到学英语的讨论,不由想起昨晚在餐桌上的一句笑话。

       昨晚那场旁听的会议结束后,领导请这些网络作家编辑们吃饭,饭桌上,慕容雪村说:以前学英语是为了了解国外,现在学英语是为了了解中国。

       个中含义,颇值得玩味。

       又想起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很好奇我现在的工作,她们都是从事IT、通信电子一类的技术行业,我是完全转行,跨入到另一个圈子中了。

       她们说,文人的道德感败坏,有许多文人,文章写得好,行为却令人不齿,她一向对我选择了这个工作难以理解,她觉得我是个眼中不揉沙子的人,如何能与带有几分虚伪感的文人相处?

      比如郭沫若,文章虽好,却私传玩弄女人;比如余秋雨,最近较火,因为跨入了亿万富豪的行列,但当初追求妻子时,行为却不那么让人认同。再比如,我刚入行不久,却也接触一些尚不出名的人,写一些吹捧的文章或是有傍名人的行为,的确让人觉得不敢恭维。

      我说这是另一个问题,文人亦是人,中国传统习惯,是士农工商,文人地位较高,所以国人习惯,一提文人,便以一种较高的道德水准去要求他们,而他们的道德水平,可能也就是一般人,不会高,但也不是太差,但是一旦把要求标准提高,便自然觉得他们有些道德败坏。可是如果不是文人,那些贪腐的官员中,玩女人的不是太多太普遍了,可是大家一提官员时,便自然降低了道德水准,觉得是一种普遍现象。

     文人道德并不更差,文人也并不更虚伪,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人,一如普通人的做法,他们也不愿守清贫,谁说清贫就和道德高尚相联系?人往高处走很正常,文人这样想为什么有人就觉得不舒服呢?

      说到这里,似乎有点跑题,和英语有什么相关?

      刚才说这个现象,是说人们总是对名人有一些求全责备,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人们又习惯于为尊者讳。

      文人,一旦成为名人,大家就希望他们在道德上完美,不完美的地方,后人总喜欢美化,喜欢去忽略他们的不足;而对于大家所不齿的人,比如汪精卫,人们也不能容忍他们有一点点优点,曾经有过的可能称得上英雄壮举的行为,也被人为地抹煞掉了。

      这就是国人的习惯,优秀的人是不该有缺点,不该有不光彩的一面;遗臭万年的人是绝不该有优点,不该有一点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国人的这种习惯,这种不自觉的心理,让我们很容易变得主观,再加上我们一向要求的讲政治,讲国际影响,讲“安全稳定”等等,所以我们对事情总是有选择性的报道,按体制内的话来说,一件事情,要定个基调,然后大家要有觉悟,要团结,思想上要统一认识,不然就是犯错误。谁敢犯错误?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都是定下了基调的“事实”。

     这个不是真实,真实到哪里去找?

     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体制内的思考
后一篇:日本地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