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横秦岭家何在?试登终南望长安

(2010-11-13 22:56:40)
标签:

秦始皇

秦国

兵马俑

秦朝

雷万云

文化

分类: 长安古都

梦回大秦,车辚辚,马萧萧,这个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军容整齐而宏大的军阵,似乎正在步入一个箭镞纷飞,鲜血横流的战场。
当我站在这兵马车阵之前,又仿佛凝固了前行的步伐,凝固了流逝的时间,兵马俑,这个苏醒的地下军团,以其古典的静穆,言说着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战功。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你我,我感到就像看着我们村子的那样人一样。
栩栩如生的表情,如真人般的躯体,他们传达出的气势如虹,不可抗拒的威严,令人想起秦始皇荡平六合,一统江山的伟业。
兵马俑就给我们一个更悠远的,一种历史的,几乎是直接的一种感受,一下子就把你推到秦朝。

一统天下陕西古称秦地,秦人的祖先是东夷的一支,姓赢,曾在渭河上游天水一带,为周天子养马,被封在此地,建秦国。战国时,秦已位列七雄,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秦迅速崛起。公元前221年,秦击败六国,一统天下,国都咸阳。中国从此踏上了大一统的征程。西方世界对东方中国的想象,最初依托的便是这个统一帝国的形象。

秦朝建立之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实施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与货币,实行土地私有,没收天下兵器,这一系列奠定中国人,万事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壮举。

现在民族的产生无非就是生活在一个大致稳固的一个疆域之内,说着大家互相都能听懂的语言,拥有大家都能理解的文字,有一个共同的大致相同的信仰,过着大致相同的生活,这条件实际上在秦始皇的统一措施里面都体现了。共同的生活地域,是统一文化的空间条件,秦完全彻底地废除了周代以来的封帮建国制度,粉碎地区堡垒,将东至东海,西达陇西,北抵阴山,南越五岭到南海的辽阔版图统一于中央专治的朝廷政令、军令之下。

万里长城公元前的213年左右,秦始皇命令大将军蒙恬,把当时战国时期,像秦国赵国燕国这样三国的长城连成一片,这样就修起了一条西起于甘肃临洮,东到辽东郡这样一个万里长城。秦始皇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这对匈奴以及后来的其它北方蛮族是一个阻谒力量,那些觊觎中原王朝的铁骑,必须在承受重大牺牲之后,才能攻破长城,进入中原腹地,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条条道路通咸阳秦始皇还修建了从首都咸阳出发作辐射形状直达各郡的道路,北到辽东,南到长沙,像蛛网一样密布全国,就像在地球的另一边,正在崛起的罗马帝国一样,条条大路通咸阳的壮观景象,不仅有利于武装部队的机动性,更能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相异者趋同,地域差距缩小。

秦始皇就通过建立这么一个宏大的交通网络,确确实实地使中国的疆域从此稳固下来了,在一个分裂五百年之久,极为动荡的土地上,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秦始皇创立了一套足够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延续了2100余年,秦始皇的这一伟业,足以与恺撒和亚历山大大帝相媲美,影响力比他们更为长久,命中注定,秦始皇也许是那些重塑人类最有力的天才之一。
多元文化的融合秦始皇还是一个多元集纳的一个皇帝,秦朝当大官并且掌大权的,那些大臣将军谋士很少有秦地人,都是外面引进的人才。引进人才,你来,只要你的主意好,谋士的主意好,只要你的武艺好,将军的武艺好,我就用你。所以它又是一种多元文化,李斯、来自魏国,商鞅来自卫国,并带来了李悝的《法经》促成了秦律的形成,还有吕不韦、白起、蒙恬王翦等非秦籍人士,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文武才俊,纷纷登上了秦国的政治舞台。开放促使了秦国走向强大,并最终一统天下,也加快了多种文化形态的融合。

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创世纪般的作为让世人感慨不已。修筑长城和采用暴力手段对付儒家学派的崇古思想,使人们感到难以解释的折服,同时感到不安,太阳纹瓦当里闪现着秦帝国威震四方的阳光,然而在强光的一侧,恐惧的阴影在晃动,那是对死亡的恐惧它笼罩着秦始皇,促使年轻的赢政在做秦国国王不久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陵墓,他要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永生,将在世的统治延续到来生,将阳光下的辉煌延展到黄土地下,据历史家司马迁说,始皇的陵寝经营了三十六年,役用工匠七十万人,不少匠役因为熟悉内情过多而被活埋在陵寝之内。
世界第八大奇迹厚重的封土给秦始皇陵带来了无尽的猜想和探究,而更多的神奇随着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为人感知。1978年9月,法国前总结希拉克,参观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这是试图把一个伟大的文明用军事的力量整合在一起的一种努力,有的时候一个文明的延续它需要一种强力,那么这个强力,兵马俑体现出来了,而兵马俑的阵势,正能够预示这个文明最后能够囊括四海。
今天兵马俑已经成为陕西的文化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海内外宾客无不在气势磅礴的秦俑前留下由衷的赞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