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秀征文之一百一十二《我的育儿心得》

(2010-11-18 15:45:31)
标签:

教育

我的育儿心得

 

不知觉,我的儿子王仲鑫已经上幼儿园了。想起在家养育他的点点滴滴,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与幸福。孩子的养育是一门学问,父辈的经验仅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所以我也是一直在学习摸索。虽然网络上充斥着众多的育儿经验,那些堪称完美的育儿理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是步履维艰,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不尽相同,在照搬经典的过程中总感觉孩子不按套路出牌。因此,随着孩子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也是不断在修正我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恰逢幼儿园要求父母交流育儿心得,我就简单的谈一下这两年养育王仲鑫和以前大儿子王仲浩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教育

    现如今,物质生活不再是困扰育儿的关键,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就成了育儿的重中之重。我秉承的育儿理念是身心健康的成长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事实上,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风尚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进行不断修炼,才会真正化为行动性的习惯。而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因此,我希望王仲鑫在金海湾幼儿园里能培养出让他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尊重孩子

    王仲鑫自小就比较活泼好动,虽然稍有点女孩子的娇气,但还算是个比较懂事大方的孩子。因此在和儿子相处时,我们都能够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干涉限制;对于他的要求,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一般都尽量满足,只要不会发生危险,就不会去阻止。儿子现在喜欢word里乱敲键盘,在画图板里涂色等。但对于那些存在危险的东西则是严肃告诫他不能碰,给他看过立志电影隐形的翅膀以后,告诉他姐姐胳膊是玩电被电击的至今儿子都不会去摸电源插座。

    带儿子出去时,怕小孩太小胃粘膜不好不给他吃雪糕,每次出去看到小朋友吃雪糕他都说妈妈雪糕不能吃,吃了肚子会痛,宝宝长大了就可以吃了,听着还真是想笑,但也很欣慰。

                                       肯定孩子

    我一向认为,鼓励比训斥能让孩子更优秀。所以,我在家庭教育这方面,基本上都是奉行这一原则。大事小事,只要他肯做,我都会给予表扬。完成得出色,就对她的成绩进行肯定,并告诉他为什么表扬他。如果完成得不如人意,我也先对她的精神进行表扬,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般情况,他都会愉快的改正。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在时刻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一定要言行统一,要求孩子能够形成的品德,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我老公喜欢吃完饭躺着看书,有一天儿子也躺在沙发上拿本书装模做样的看,我让她坐好看,她理直气壮的告诉我,我爸爸就是这样看书。哈哈,榜样的力量。因此,以身作则很重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觉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健康,心理的成长都很重要。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就需要对他制定一些规则。而在这过程中,我们都使用商量的口气,征求儿子的意见,让他感觉和大人是平等的,这样更容易激发儿子做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作为父母来说,教育孩子是一生中最大的投资和工程,多责一分,多溺一分都怕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时候会谨小慎微,而很多时候又觉得惘然无助,不知该如何处理。看到孩子聪明活泼,有趣可爱的举动,常感到作为父母的骄傲和欣慰,而看到孩子固执不听话,做错事不肯认错,会觉得烦躁和气恼。自从有了儿子,生活总是在这两者间徘徊,有欢笑,有生气,但更多的是希望……我相信,只要不过分宠爱,不过分期望,不求全责备,让儿子在快乐幸福中健康成长,他一定会成长为让我们骄傲的人。

                                           

 金海湾幼儿园 c

 王仲鑫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