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故事
初为人父的喜悦在儿子一天天的成长中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责任感。如何让孩子去认识、了解、融入外面的世界,如何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成人、为人、做人,这些成了为人父母的我们每日的所思所想。
当滔滔不绝的讲述换来孩子迷茫的眼神,当以身作则的行为变成了孩子不理解的为什么时,我发现为人父母的我们和懵懂的孩子一样,都是初学者。
慢慢的我发现,精彩的故事取代了甜美的食物成了孩子的最爱,儿子就像见了蜂蜜的小熊,贪婪的吸取着故事带给他的养分。我所能做的就是给他挑选故事并且引导他尽可能的从故事中学习到有益的东西。
故事是有生命的,她会跟孩子交流,然后将深深的根植与孩子们的心中。一次我拉着儿子过深南大道,由于前后没车所以也就闯了红灯,宽阔的马路需要三个红绿灯才可以通过,闯第三个红灯的时候,儿子用力的拉住了我,然后大声说:“现在是红灯,故事书上的小朋友等待绿灯才可以过马路,我们也要等”。一起过马路的几个大人都听到了,大家相视一笑,乖乖的退了回去,我问儿子我说哪里的故事书说的?他说《车来啦》里面的小朋友都是要等待绿灯才能过马路的。
故事是在成长的,就像孩子在成长一样。我一直以为《老狼请客》是儿子最喜欢的故事,因为里面的音乐是我俩都喜欢的,当我用口哨吹起里面的歌曲时,儿子都会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儿子拿着《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跟我说,爸爸我长大啦,我要看这个故事,并且还要求我像里面的熊爸爸一样拉着他的脚,用双手走路,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知道故事和儿子都在长大。
故事是多元化的,是孩子们心中的世界。儿子不仅喜欢中国的《葫芦娃》、《哪吒》,也喜欢欧美的《忙忙碌碌镇》、《巴布工程师》;他会因为《黑猫警长》抓住了坏蛋而兴奋,也会因为《托马斯》犯了错误而着急;他会学着《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面的儿子一样热情招待客人,也会学《拉粑粑》里面的小朋友一样排队洗手。世界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是这个组成中的一份子。
故事之于孩子就像智者对于我们的教诲,就像泉水对于远足的渴者,就想养分对于生长的麦苗。故事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共同的朋友,是交流的桥梁,是互动的基础。
中四班 李恒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