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就站在中心

(2021-02-16 16:07:43)
分类: 散文随笔

她就站在中心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1-02-08 16:52:19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文学评论】

她就站在中心

 杨光祖

认识何英,是在2005年的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研班上,那届高研班是全国中青年文学理论、文学评论高级研讨班,很多人都已经是全国著名评论家、高校博导,比如葛红兵、刘川鄂等。西北一共六个人,宁夏的牛学智,陕西的常智奇、李健彪,青海的曹有云,新疆的就是何英。第一次见何英,就直觉到她美丽之外的锋利,尤其那双眼睛,富于西域风情,顾盼生辉,却有着刀子般的锋锐,虽然它藏得很深。于是,我一直躲着她,不愿意与她正面接触。因为我也是刺猬,身上也有刺,两只刺猬最好的相处办法就是彼此保持一段距离。

两个月学习期间,我们很少来往。毕业的那天,她的行李很重,我正好路过,就送她去车站。那天,北京的杨花飘拂,满地皆白,我们一路无语。最后,她上车的时候,说,多联系,你是我们西北的老大哥。

一回新疆,她忽然佳作不断,《文学自由谈》《文学报》等经常看到她犀利的文字。而且,视野明显开阔多了,颇有高屋建瓴之势,下笔亦不留情,才华横溢,文笔恣肆,一时风起云生。她敢于批评,也敢于发声,气盛言宜,高标自持。雷达说:“对于一些风头正健、踌躇满志的作家,她发出的质疑往往是直指根本的,且绝非扮酷。她的声音是内行的,富于学理的,打中要害,却又布满了芒刺。”

她有很强的求知欲,后来又赴北师大做访问学者,坚持学习英语,阅读外国经典。所以,文章日渐老道,如《理论的过剩与叙事的消融》《当代文学的十个词组》等,都显示着她的自信和从容,完全不是一种边缘的言说,挣扎的言说。她就站在中心,站在灯光下的舞台上。这种风云气度,这种沙场秋点兵的大将之风,让人欢喜,让人嫉妒,真不愧是新疆长大的支边青年后代。

从评论集《呈现新疆》到《深处的秘密——女性视点下的当代文学》,我们看到了何英的成长。她已经从新疆的评论家,成长为全国的评论家了。她的视野已经覆盖了全国,并且放眼世界了。她对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和西方现代思想家的熟悉,都是西部评论家里罕见的。她在征引西方理论时,明显已经渗透了自己的生命于其中。

在第二届上海《文学报·新批评》获奖感言中,她说,她希望达到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过的那种境界:“只有双性同体的大脑才能创造出合格的作品。这种作品由于消弭了性别偏见而对男女两性都有益。因此,彻底地展现个人禀赋与才华,纵横自己的百伶百俐,既可尖诮幽默又能高雅纯粹。”

尖诮幽默,又能高雅纯粹,这就是她评论的特点。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与何英同为本报特邀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可学小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