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批评的思想之光

(2019-01-22 16:32:48)

批评的思想之光

周文艳

《甘肃日报》2019年1月22日

20181123日,甘肃省宣传部甘肃省文联主办的杨光祖《批评的思想之光》研讨会在兰州举行与会的10多位专家对杨光祖二十多年的文学评论成绩做出了充分的肯定。马青山认为,杨光祖是甘肃省能够在全国发声的为数不多的评论家之一。彭金山说,在边远的西部,发出了一个独立批评家的声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杨光祖是新世纪初才进入甘肃文坛。由于很偶然的机遇,他从古代文学的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评论 2003-2004杨光祖刊登在甘肃日报陇军风采专栏文章,对甘肃一线作家马步升雪漠、高凯等人评论,以其犀利的文笔、丰沛的激情引起了甘肃文坛的关注。2004受邀参加了重庆召开的西部文学高峰论坛,发言被重庆晚报》《重庆日报刊发,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2004年加入省作协,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2004获首届甘肃黄河文学奖一等奖。

2004年开始,杨光祖成为韩石山主编《山西文学》的主要作者,先后在《山西文学》《文学自由谈》等重要刊物发表评论20多篇,关于路遥、王充闾、张贤亮、贾平凹等作品的批评文章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先后出版了专著《西部文学论稿》《守候文学之门》杨光祖的文学评论开始从西部走向全国。后获得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二等奖。并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多年来,他本人对甘肃文艺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撰写了100多篇评论文章。但在面对全国作家发言时,由于年轻气盛,文章锋芒毕露,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2010以来,人到中年,意气渐平,杨光祖的文学评论锋芒渐隐,进入一个更为博大境界,呈现出宽厚广博的气象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学理的成熟表述的从容。杨光祖进入了评论创作的井喷期,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小说评论》等权威报刊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出版了《杨光祖集》《回到文学现场》《现代性的颤栗》5评论集,其中《文学世界的探险》入选陇原当代文学典藏文学评论卷”;《批评的思想之光》是作家出版社201711月重点推出的“剜烂苹果 锐批评”文丛之一,是该社的重点图书。作为一名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专业教授、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他多年来耕耘于文学艺术评论领域,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并于2017荣获中国文联啄木鸟杯”优秀论文奖,2018年又当选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理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杨显惠曾在《南方文坛》撰文认为,杨光祖是“文学的守门人”;李建军在《文学报》发表文章,称誉杨光祖为直派批评的代表人物;黄桂元说,杨光祖批评界的独行侠”,对他的文学评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马步升在《甘肃日报》撰文认为,杨光祖以其对文学的敏感,向全国文坛时常发出新锐的声音,已经成为甘肃新一代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杨光祖本人曾先后被《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长江文艺评论》青骑士等知名报刊专辑推介。

作为文学评论家,杨光祖身上最可宝贵的品质,就是。他在解读作品的时候,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直觉,敢于说真话,敢于亮剑体现了为批评家的风骨和锋芒。他在评论时具有鲜明的差别意识,绝不做文学的“乡愿”。同时,他的批评是善意的严肃的文学批评并非人身攻击。虽然文笔锐利,但也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并未一棒子打死。比如对莫言《丰乳肥臀》母亲形象的塑造,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他的评论世界里,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平等的,他不会因为你是名家,就谄词媚语。在他的文字中能感觉到他对文学的爱,对作家的真诚他的批评文章,思想清明文采焕然,彭金山认为“观点犀利,语出惊人,但论出有据,富有学理”,没有“学院派”的僵化。当然,这跟杨光祖本人就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有关,他的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赢得了很多读者的青睐。他的散文也多次入选全国散文年选和多种选本。有读者说,他的评论的犀利,和散文的婉约深情,恰成对比,但实际上,两者是一脉相连,互为表里。

同时,他的批评,也流溢着思想之光,有比较深入的哲学分析。徐兆寿说:“杨光祖的评论文章深受三个人的影响,一个是鲁迅,一个是庄子,一个是尼采。”他对海德格尔、福柯、拉康、弗洛伊德、萨特也都很熟。他的文章看起来自由调皮,没有理论体系,实际上,长期浸泡其中,理论早已内化为他的骨血,再通过艺术“直觉”外化出来,便少了几分视觉上的“理论感”,反而更为精准、深刻,显现为一种理性的激情。对于贾平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余华《兄弟》等的评论都有精辟的论析和识见这种功力需要学养和眼力的支撑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体悟。

他的哲学启蒙是从2000-2001年北大访学开始的,得益于陈嘉映、靳希平等人颇多。而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对的长期浸染和对当代艺术的思考,都丰富了他的文化构成,开阔他的视野与境界使他具备了超前的文学观,宽广的艺术趣味和优秀的文学审美能力。如他在课堂讲解穆旦诗八首》,让学生听了对那些假大空的抒情诗有了清醒的认识,真正体悟到现代诗的魅力读他的文章,更是走进一座古老的四合院,以为已经走到尽头之时,却又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在他的文字里,能感受到对女性的尊重和了解,及一种强烈的人文情怀。在《田小娥论》《庄之蝶论》《母亲上官鲁氏论》等文中,他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田小娥、母亲上官鲁氏们存世的艰辛和不屈的反抗,力证她们不是荡妇,且挖掘出她们存在的意义和她们身上闪烁的人性之光。他对张爱玲、萧红等女性作家的研究,也显示了他对女性的深入了解。

用心写作,用生命写作,是作为批评家、散文家的杨光祖对文学的虔诚与敬畏,也是安放在肩头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希望,他就这样,带着精准的判断作品优劣的青白眼,带着对文学一往深情的爱,以及为了捍卫文学的尊严和价值而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执着,一路写下去守护好这扇“文学之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