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光祖的博客
杨光祖的博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2
  • 关注人气:1,0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凉的空气  焦虑的灵魂——读杨光祖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

(2018-05-07 20:06:46)
标签:

杨光祖

散文

陈丽

分类: 日志

苍凉的空气    焦虑的灵魂

  ——读杨光祖散文集《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

陈丽

已刊《华夏文明导报》2018年4月26日

第二次翻开这本散文,已是阳春三月的时节,总觉得现在读有些不合时宜。但又像家门前那口井,爬在井边看总是透着一股寒气与阴冷,只要鼓足勇气,腰间寄个绳子下去探个究竟其实也不是这么个情况。

所有的灯盏都暗下去了,肉中刺,隐的痛,舞毒蛾。说实话,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标题,有种心被撕裂的感觉不敢在颓废的时候看比如《把死亡带上床》一种苍凉荒芜之感,作者内心的焦虑与恐惧。一种生活的恐惧、一种人生的孤独、辗转反侧又如在《说出你的名字比举起石头更难》里面提:思想竟是如此不可爱!看似是一句轻巧的话,却是作者的内心的写照。就像作者所说,人生总是有一点隐痛,但那一点隐痛却是致命的。读到这里,感觉周围的空气凝固了,空气有了情绪眼睛逼着心一步步近来面对这寒冷的文字。要不留着明天读下一篇吧,算了,喝一口热水继续就这样撕裂吧。作者反复提到黑格尔的这句话一个民族总要有些关注天空的人。但又不能太多,还是大部分需要关注物质但是作者依旧很是纠结,毕竟思想也不是那么可爱。从作者的文字、思想、感情,无不感到上天给他的敏锐、敏感体质,思想深刻、复杂又纠结。因此,作者的一句思想竟是如此不可爱是他对世人,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感叹,夹杂着一些潮气,还有些冷。

《孤独走过兰州街头》里写道:“读书也给我很多烦恼,有时买到一叠好书,用帆布包背着走,走过夜晚的兰州街道,走过华灯初上的街道,我感到一种无助的孤独,甚至有一种荒凉,很辛酸的徘徊在心头”在大家都沉迷于刷屏,沉迷于游戏的今天,此时脑海里浮现作者背着布袋子摇摇晃晃走过兰州街头的场景,突然一阵酸痛、一阵恐惧以及慌乱。就像作者所说“精神的愉悦社会又不会承认,即便你是学富五车,还不如人家一个博士文凭。”一种无奈,一种深刻的嘲讽。同样的,作者写到路过北京街头,妇女一手抱着婴儿一手塞他黄色光碟,最后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不知道我是买她的光碟对呢,还是不买对呢。而且,我突然发现我的这一堆书失去了它原有的分量”。失去分量的仅仅是这一堆书吗?仅仅是光碟的这么个事情吗?我想不是的,作者是对生活的一种无助和恐惧,更是一种深刻的担忧。

散文最让我震惊的还是这里,作者在《为谁风露立中宵》一文中写道“马路上,车来车往,司马迁说,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到此,作者提到了两次司马迁这句话,其实依旧可以看出作者孤寂、悲观、敏感、复杂的人生感悟。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每一个都要生活面对现实,不就是这两样东西——名和利,作者引用这句话就是写出了对人性的思考,一双悲观的、敏感的眼睛,一种怜悯之情。还记得以前本科实习的时候,下班总要经过一个长长的巷道,不怎么宽,平时有些拥堵,大家的脚步都很是着急,骑电动车的,步行的有的手里提着买的菜,有的夹着公文包,有的手里提着几个馒头。不知为何,当时看到眼前这些总觉得心里很是难受总觉得真正的柴米油盐,每个人都是苦的当时我还没听过司马迁的这句话,是眼前的这些让我有些不适,有点想法,却不知如何用文字表达今天看到作者在《为谁风露立中宵》这篇文章里提到,为之一振,深知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意义所在。就像一个出租车司机随口说的,不是谁都能把茶米油盐过成三毛那样的。现在回想她那句话,亦是经典。

文章《打开你的身体》开篇一句:“生命的确是个沉重的负担”看到这行字,突然不敢往下读,恐惧和幸福一并袭来。如作者所说,我感觉到一种苍老,累的手似乎上不了键盘。

作者又写道“一个有过父母拥抱的孩子,是幸福的、安全的、满足的。相反的,没有得到父母拥抱的孩子,他的一生是不安全的,他永远在恐惧的阴影中——这种恐惧,会让他成为艺术家,甚至杰出的艺术家。可代价太大了些。”读到这里,读了这句话,不敢用什么文字了,只想静静的看着这句话,抄录下来,就这样再别动它了,别惊扰,我怕等一会它就没了我感到了“可代价太大了一些”这句话的震慑力,手指在发抖,表情可能还有些严肃,穿过空气,看到了这句话,仅仅是这句话了。感觉周围的空气是凝固着的,屏住呼吸,身体蜷缩在一起,不敢动,我感到了脸部肌肉的抽搐,不难过,只是胃突然不舒服,想通一会风。不知是心痛还是胃痛。恐惧和幸福围绕着我,合上书下午再读吧,又怕错过了类似的这么一句。突然想到了张爱玲的童年如果还她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父爱,完整的母爱,给她一个拥抱。她的写作也不至于那么苍凉,不至于那么无情,不至于那么怕社交。一个孩子,在她最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她得到的是来自父亲的冷脸,是母亲的所谓的她的心中的“淑女”的冰冷的管教父亲一巴掌拍死了她幼小的心灵,但是她的母亲并没有给她太多什么,那只是一些条条框框,没有张爱玲想要的拥抱。

纵观整个散文,作者的孤独、不被理解作者对经典文学的热爱,种种情怀,极大的痛处是他心里的一道坎,他多次讲到做梦,梦见自己不能够自拔,不能够救自己,其实是灵魂与生活的冲撞。就像作者所说,他是典型的把自己燃烧给了书这样给读者一种极大的孤独与幽暗。敏感、纠结、孤独又恐惧,所以自己有时甚至觉得很乱《歌哭无端纸一堆》一文中作者到了:“我读书、作文,只有一个结果,更加厌恶自己”。思想深度的一种自省,悲情。就像作者所说,活下去容易,而痛苦确是久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