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甘肃农大演讲《语词破碎处,无物存在——技术时代的文学阅读》

标签:
演讲技术文学经典文化 |
分类: 演讲/发言 |
感悟经典文化 应对时代发展
我校伏羲堂讲坛第二讲举办“技术时代的文学阅读”讲座
甘肃农业大学新闻网
http://news.gsau.edu.cn/201212/10619.html
12月4日晚,我校伏羲堂讲坛第二讲在学校逸夫科技馆四号会议室举行。受学校邀请,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杨光祖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技术时代的文学阅读》学术报告。
本次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主办,外语学院承办。党委宣传部、外语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我校师生40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负责人主持。
报告伊始,杨光祖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韩寒热”、“郭敬明热”等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传媒时代的发展导致了生活碎片化和浅阅读,技术理性统治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阅读经典,而不是盲目追风,迷恋那些所谓“满足平均数 ”的作品。他说,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净化人的心灵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大学是精英文化的阵地,高雅文化的殿堂,他希望大学生能重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扩大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境界,让大学真正成为传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象牙塔。同时,主动抵制低俗文化,重温经典文学作品,净化我们的心灵,增加知识储备量,提高个人审美眼光,提升人格及文化素养,努力达到人生思想境界的至高点。
他说,文化是一点一点逐步“养”出来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古代经典里的文字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语言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更是一个民族灵魂之所在。学好汉字、精通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报告结束后,杨光祖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他对同学们提出的“经典文学的限定”、“现当代大师的界定”及“阅读的深度和广泛性”等问题一一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杨光祖幽默风趣、引经据典,赢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杨光祖简介:
文学评论家、作家、学者。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晋升教授。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级研讨班学员,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学院特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现任中共省委党校文史部文化教研室主任、省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兼职教授。发表专著数部,散文、论文300多篇。2004年出版专著《西部文学论稿》,2006年出版专著《守候文学之门——当代文学批判》。曾获甘肃省第五届、六届敦煌文艺一、二等奖,甘肃第十届、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首届黄河文学评论一等奖,个人小转入选《中国作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