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杂记(六) 书店 水果摊 早餐 饭店

标签:
早餐饭店书店勤奋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你看,人家一个小镇的商场,位于一角的书店就如此丰富而显赫。在这里,我一直徘徊到商场晚上关门。
终于吃正儿八经的西餐了。这是在意大利,吃了一顿午餐,很丰盛,味道鲜美。
高速公路服务站,君才兄正在喝咖啡。君才是哲学家,大巴跑一路,他也喝了一路的咖啡,真是好情调。
佺仁主任在吃早餐,这可是西餐哦
法国巴黎百货大楼顶层上的情侣,从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巴黎。你看,他们的日子多惬意。
书店
出门最怕的就是吃饭。从兰州出发前,导游就提醒带一些吃的,方便面,榨菜,饼干,许多人都大包小包的背上了。出国一看,根本不需要。最后不是挣着吃完,就是出口转内销,又背着回国了。我买的不多,也背着回来了。一盒八宝粥,在布鲁塞尔海关被没收了。
此行主要的吃饭地点还是中餐馆,基本都是温州人,或台湾人开的饭馆。其实,吃得倒很一般,比国内的旅游团体餐略好一点而已。饭店氛围很嘈杂,都是一堆一堆的中国人往里面跑,大声喧哗,胡乱走动。店里也是脏得可以,桌布都不擦,墙上贴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看,就是偷渡客开的饭店,没有什么文化。但这些人在国外,却代表着中国。导游说,因此,中国菜在欧洲名声很差。
中国人历来以勤奋著称,在国外却因为勤奋而倍受欧洲人歧视,甚至起诉。欧洲人很会享受生活,他们从来不在节假日上班,商店、饭店,到时都是关门大吉。大家开着车旅游去了,度假去了,街道成为一片死寂。但中国人却一直开着,从来不知道休息。平常日子,欧洲人开的饭店、商店,一般都是6点就打烊,最迟的也是8点。他们不想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们的旅馆附近,晚上的商店就很早就关门了。在布拉格的一家首饰店,我们几个人进去购物,我已经买好付费了,还有几个朋友看好了,准备付钱。结果那个年轻的女老板说,对不起,下班了,明天来买吧,弄得我们一头雾水。换个中国人,送上门来的买卖怎么因为几分钟而丧失掉呢?但欧洲人就是这样死板,或者说不负责任。导游说,欧洲人太懒了,经济不景气也是咎由自取。
但我又一想,赚钱干什么?还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那么为什么要那么忙呢?为了钱,什么都不管了,成为典型的钱奴,又有什么意思?那几个温州人的饭店,就让我们很不愉快。为了钱,饭餐做得那么差劲,真正是周扒皮了。这样的人生,有多少意思?看见某书法家的一句话:笔不要走得太快,等一等字的灵魂吧。当时愣了半天。我们一直追求速度,甚至不惜抛弃生命,这种工具理性非常可怕。古人也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而我们一路所住旅馆的早餐,人家就不会如此斤斤计较。其实,让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早餐。因为我们只吃过一顿正儿八经的西餐,那是在意大利,有意大利面,很好吃,我要了两份,还有面包,甜点,等等,总之,味道很不错,可惜就只有一次。此外,就是每天的早餐了。德国、捷克、奥地利人喜欢吃早餐,早餐很丰盛,不限量,面包、牛奶、肉片、香肠、咖啡、酸奶、黄油、果汁、开水,各种水果、糖果,等等。面包,有各式各样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牛奶,大多是冷的,偶尔有热的,西方人喜欢吃冷食;肉,大都是切成片的牛羊肉,或者大肉,有熟的,也有生的。旁边有很多碟子、篮子、餐巾、餐具,你随意拿取,没有人管的,自助嘛。倘若遇上温州人,就要计算数量了,不然他就无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了。这一点我倒很欣赏欧洲人的大度。早餐地点也很有异国情调,桌子很讲究,椅子或藤椅,或木椅,坐在那里打发掉半个小时,很惬意。
意大利人不怎么吃早餐,我们起来吃早餐时,店里没有一个外国人。早餐也很简单,量也少,大家吃得有点不太快乐。到法国,好一点了。一路行来,我有点上火,很难受,就随时在水果摊买一些水果吃。欧洲的水果摊,商场的与国内没有什么区别,马路上的,就那么堆着,你自己挑,然后自己在电子称上计价,最后去收银台付费。似乎很相信顾客。这让我有点吃惊。我第一次买了一斤,6个欧元,换成人民币,就是近50元了。我自己吃的最贵的一顿饭,是在瑞士冰川上的饭店里,要了一碗意大利面,竟然18欧元。因为很贵,所以吃得很慢,味道还是不错。窗子外面是皑皑雪山,很美丽。
在欧洲一直忙着走路,根本没有时间转书店,也看不到正式的大书店。但街头巷尾,商场超市,总是能看到书店。有时候,一条街道竟然连续有好几家。外面扫一眼,都非常美好。真想进去,可惜没有时间。
几家超市的书店,人家购物的时候,我就进去看看。德国的书店主要是德语书,法国的主要是法语书,意大利的主要是意大利语书;英语书,还是比较少的。看来,他们还是很重视自己的母语。这些小书店,没有国内书店那样的扫描门,防盗。他们的书店是敞开的,我看要拿一本书出来也很容易。但没有人这么做。书店这种对人的尊重,让每一个来此的人,都不能那么做。
目光扫过那一排排书,真的有一种迷醉感。随便拿一本在手里,手感很好,打开一看,排版、装帧,纸张,都很好,比我们大陆的书,漂亮多了。我主要看那些美术书,因为这些书可以看懂的。不过价格很高,不敢购买。在巴黎卢浮宫外的百货商场里看上了一册书,要8个欧元,舍不得,就下楼来。下来了,看见克钧教授在街对面喝咖啡,他听说了,说买一本吧,留一个纪念。然后还说,我给你买,就算我请客。当然我不会让他买,但他这样一说,我不得不又上去,买上了,是一个画册。
下来了,我们俩就坐在那里喝咖啡,一杯咖啡4个多欧元,我们采取了AA制,不过,零头他替我付了。我们两个都没有购物任务,就权做闲人,坐在那里闲聊,看街上人来人往。
在国外,开始不敢离开队伍,生怕丢掉。后来,也就混熟了,一个人跑到商店、书店、咖啡馆,就凭那几个英文单词,竟然也畅行无阻了。好几个同事都感慨英语水平大幅度提升了,甚至担心回国不会说汉语了。而且,让我们惊讶的是一些欧洲人,尤其那些商店的,码头的,也大多会几句简单的汉语。中国是不是崛起,还不敢说,但影响确实在日益扩大。欧洲人虽然讨厌中国的人,嫌弃我们闹,不诚信,但却喜欢我们的钱。这也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矛盾。
走了半个欧洲,最大感受,欧洲很旧。QQ告诉重庆的同学,她们一家来过欧洲。结果她说,就是那个旧让人舒坦。然后说,在我住所旁边近两年起了快10座50层以上的高楼,我越来越觉得渺小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