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杂记(一)作家故居

标签:
欧洲布拉格弗洛伦萨卡夫卡但丁文化 |
分类: 日志 |
28日,到达德国,参观了柏林墙,感慨颇复杂。德国是我心仪的国家,可惜时间很短,仅有一天时间。下午就赶往捷克首都布拉格。布拉格是卡夫卡的故乡,走在黄金小巷,千年历史的教堂,依然如故的石铺巷道,让人思绪纷飞。站在卡夫卡的故居前,竟然有点意乱神迷。30日,到了维也纳,看了金色大厅,很小的,并没有电视上那么的辉煌。欧洲的建筑,名声赫赫,但其实都不大,与我们的名建筑相比,真是很小了。
7月1日,驱车去威尼斯。翻越阿尔卑斯山。这一路景色,就与德国、捷克截然不同,路上遇见的人,也不一样了。大家觉得还是德国人漂亮,无论男女,都是那么让人喜欢。而意大利人,拉丁人,就没有日耳曼人那么英俊美丽了。威尼斯的水已到了楼房的1楼了,感觉很破败。当年那么繁华的城市,如今已经是人去楼空。看到马可波罗出发的码头,也颇有历史沧桑,他当年从这里出发,到达中国,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
2日到达罗马。进入罗马,就是进入历史,千年,二千年的古建筑,依然矗立着,站在那里,你就无法冷静。天气炎热,看着意大利人黑而粗糙的皮肤,很为他们的处境叹息。在罗马,又进入了一个国家,梵蒂冈,教堂真是雄伟,进入里面,美丽绝伦,流连忘返。圭武教授迷恋其中,都不知归路,最后还是通过警察才找到我们集合的地方。
3日,去佛罗伦萨。这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可能我们走的地方太少,也太仓促,没有感觉到那种历史的厚重。徐志摩翻译为翡冷翠,很有诗意,但不像地名。我们的导游是台湾人,他说,意大利只有历史,没有现实,没有未来。晚居皮亚琴察。这里有古城堡,我们居住在一家落魄的贵族庄园。
4日,到瑞士琉森。瑞士的景色真美,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但行走湖上,我想,如果让我居住在这里,我可能会寂寞的。一路行来,我发觉欧洲人很安静,很会享受孤独,他们平时不喜欢群居,更不大声喧哗。这一点与中国人完全不同。我想这里还是有一个信仰在。其实,中国的古人,尤其士大夫阶层,也是如此的安静,而不大喧哗的。
5日,晨起,行走一天,700多公里,到达巴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都是遐迩闻名,其实真是看景不如听景。6日,继续游览巴黎,看了卢浮宫、凡尔赛宫。
7日,到达比利时布鲁塞尔。
8日,搭乘海南国际航班回国。
欧洲13天,行程5000多公里,历经8国,全是中巴跑下来的,欧洲的景色可是看足了,欧洲的美女看得也太多了,最后觉得还是德国人确实优秀。从柏林,东南到布拉格,南下奥地利,翻阅阿尔卑斯山,从匈牙利边境,到达意大利,一直南下到罗马,然后又北上瑞士,西北至巴黎,又北上到比利时。一路眼睛不眨的看,虽是走马观花,但真是受益良多。但要问有什么收获,却又难说。可能还要一年半载的消化期。
作家故居
捷克布拉格,最大的收获,是遇到了卡夫卡故居。
车一进布拉格,我就一直追问导游卡夫卡故居在哪里。他说在黄金小巷,明天会去的,到了我告诉你。第二天,进入捷克总统府。这里戒备很松懈,大家都可以与门卫合影,并一直进入总统府。还看见总统在那里接见外宾,仪式很简单,简单得让我们愤愤不平,我们一个乡镇长出来都比这个有气派。
穿越总统府,就是黄金小巷。走了几十分钟,是一个广场。拐过一个弯,就是卡夫卡故居。时间很仓促,只在那里照了一个相。一楼是卡夫卡纪念馆,进入一看,没有什么东西,有一些卡夫卡的照片,还有印有卡夫卡头像的笔记本,但都很贵,几十欧元呢。最后,小气什么都没有买,就出来了。此后一路,却后悔着。
捷克布拉格总统府前的卫士。这样的总统府,总觉得太简陋,很失国体。
经过黄金小巷,导游说,这里是卡夫卡生前打水的地方。后面那座楼,卡夫卡曾经住过。
墙上的卡夫卡像
在自己崇拜的作家故居前留个影。多年前我就购置了一套《卡夫卡全集》,当然是汉语本。
欧洲一游,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通一门外语。
游意大利佛罗伦萨,我要求导游带我去看看但丁故居,他同意了。这个导游毕竟是台湾大学毕业的,颇有文化修养,也知道体贴一个文化人的心情。从罗伦萨市政广场,穿过几个小巷,就到了但丁故居。一个地方很小的巷道里。时间匆促,与模特匆匆合影。并翻看了他身边的意大利文《神曲》,有点爱不释手。
墙上的但丁像
在但丁故居前,还念念有词,真是罪过。忆及《神曲》开篇,不胜感慨:
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
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
啊!这森林是多么荒野,多么险恶,多么举步维艰!
道出这景象又是多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