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传承”是需要资格的——2012年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年会上的即兴发言

(2012-01-15 08:51:07)
标签:

文化传承

精神家园

文化生态

知识分子的责任

文化

分类: 演讲/发言

杨光祖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传承与精神家园。这个主题非常好,但我想,讲文化传承是需要“资格”的,我觉得我不配。精神家园更是不易谈的,很容易流于空谈,空对空,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放言高论。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我只有谦卑,我只是一个爱好者,因此,我不敢谈“文化传承与精神家园”,我只谈两个关键词:文化生态、知识分子的责任。也只是一点自己的感想,并不成熟。

1、文化生态

我多次讲到甘肃的文化生态问题,很多场合都讲。为什么?因为,我觉得甘肃的文化生态不好,很不好。大多数著名学者不愿意在甘肃的文化生态良性循环上做努力,他们只想到“自己”。我们不可能都是天才,但我们可以做成就天才的土壤。一个著名学者应该以推介青年学子为己任,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且从自私的角度说,也是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声誉。没有秦晖,赵俪生的名气就不会如此之响。虽然赵先生确实是大学者。这就是水涨船高,这就是文化生态。只有甘肃的整体文化生态改良了,甘肃才可以产生在全国有大影响的学者。

范鹏部长一直在主持编辑“陇上学人文丛”,一共10辑,每辑10人,第一辑已经出版了。他申请一些款子,不出版自己的文集,而为甘肃的已经去世的,和一些老学者出版文丛,让人感佩。我专门写了《文化是一点一点养出来的》,为这种做法鼓与呼,文章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上。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这样去做。

但我也在几个场合委婉地向范部长进言:甘肃真正有影响的老学者,没有那么多,100人?没有那么多。大概出版34辑,也就可以了。出多了,也就烂了。然后剩下的几辑,比如有个23辑,也就是2030人,可以改变成:甘肃中青年学人文丛。我认为,出版老一辈学人文丛,是继往,而出版中青年学人文丛,才是开来。我们不能只是继往,我们更需要开来。我也多次在会议上呼吁:我们需要锦上添花,但更需要雪中送炭。上海、浙江等地文化的繁荣,与老一代学者的大力扶持、提携,关系巨大。如上海的王元化、钱谷融、施蛰存,江浙的林散之、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等等。

至于说到扶持青年学子,我认为,这是老一辈学者的天职,这也是“文化传承”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做不到,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学者。孔子、孟子、二程、朱熹、王阳明、牟宗三等先贤的伟大,不仅是他们取得的思想成就,也是他们培育青年学子的辛勤努力。甘肃老一代学人于此方面自觉性不够。比如甘肃社会科学奖,老一代学者一直垄断。我曾说过,甘肃的著名学者可以不在甘肃报奖了,可以去到全国争奖吗?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正需要他们的,在艰难环境挣扎的青年学子吧。王元化如果每年在上海报奖,那他每一年都是一等奖,上海还有如今的学术繁荣吗?王元化还有如今这样的声誉吗?我有一位非常熟悉的著名学者,他的著作仅获甘肃社科奖三等奖,有人不服,他笑着说:这就很好了。年轻人也需要成长。我很感动于他的这句话。

比如研讨会,应该多让青年学子发言,倾听他们的声音。比如,在座的来自岷县的刘贵平,他是岷县图书馆馆长,多年来默默地做着传承文化的工作。在他那个小小的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学生图书室,举办了国学讲堂,系列学术报告。为什么不听听他们的声音?当然,老学者可以发言,但请节俭时间,不要动不动就一个小时,二个小时,根本不顾及别人的发言诉求。我们到这里是研讨的,不是来听演讲的。作为老一代学者,我们应该有接纳众声喧哗的雅量,发言不要超过20分钟,或15分钟。这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必备素质。如果你在研讨会上把住一个话筒不放,认为这就是“话语权”,那么,你也没有资格去责骂什么“专制”。

2、知识分子的责任

何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真的不知道。我暂且打一个问号。我觉得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有人说是“道”,有人说是三纲五常,有人说是佛教。我不懂,把它放到括号里。我这里只谈作为知识分子,你的责任是什么?你应该做什么?我比较关注“个体”。如果你自己都没有精神家园,那么,你也就不配去谈精神家园。

寻找精神家园,我认为第一,认真地阅读中外经典,尤其中国经典,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有些学者连《心经》的“舍利子”都不懂,以为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有些学者把《论语》里的“为己之学”解释成“为私,自私”。那么,我想,他们还有“资格”去谈“文化传承”吗?我们很多学者根本没有读过一遍《老子》,却不妨碍他们大谈特谈“道”。对此现象,我只有一个词:荒唐。

第二,就是践行。如果只是空谈哲学,空谈文化,大多数人都会的,即便胡说八道,也会说上半天。孔子、朱熹、王阳明、牟宗三等人的伟大,不仅是他们的理论,更是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知行合一。有学者说,学者也是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大谈道义,但不妨碍我们私下追求私欲。我认为这样的学者,不配谈精神家园,也没有资格去骂贪官污吏,甚至也不能算“学者”。

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大学老师,那么,我认为,一个在大学从事教学的学者,你的阵地就是课堂。你在那里用自己的生命耕耘,培育一代天下英才,人生一乐也。而且,这才是中华民族之希望。知识分子经常好批评贪官污吏,但是,贪官污吏是谁“培养”出来的?他们是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一代老师的素质,决定一代官员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走向。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连学生都吸引不住,需要点名、需要罚站,那么你这个老师是不合格的。我们经常批评学生崇拜明星,其实,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老师,我们给了他们什么,我们能给他们什么?

我们的很多学者,敲一敲自己,空空如也。我也如此,很惭愧,正在知耻、发奋。我们现在的老师忙于做课题,把学术变成了工程,成为了大小不一的包工头,你又到哪里寻找精神家园?总之,一句话,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作为学者的我们,最好的选择是:从“我”做起,提升我们的教养,成就我们的“气象”。孔子说,人能弘道,胡适说,先把自己锻造成器,然后再谈报效祖国,鲁迅谈“立人”,都是这个道理。

只有一代学者的自觉、成熟,才是中华民族之希望。

 

2012115晨根据记忆匆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