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谁都可以续得吗?
(2011-04-17 09:26:15)
标签:
红楼梦刘心武续书之不可能文化 |
分类: 文学理论与批评 |
杨光祖
现代民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参政的权力,但民主不一定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化大师。在文化这个领域,我们还是需要尊重经典的,康德说天才为艺术立则。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本就是一个近代问题。“五四”以后,我们总是不相信古人,顾颉刚的“古史辨派”就是一个显赫的证明。可几十年下来,很多地下文物证明古人并没有说谎。其实,古人倒不像我们那么喜欢说谎。即便说谎,也是自以为是真实的,就如唐传奇。
程伟元、高鹗早就说了,他们是在曹雪芹的残稿基础上补辑的《红楼梦》。可从胡适起就不相信,总是认为这是打烟雾弹。于是,后四十回的“续作”就出来了。而且,振振有词地说后四十回多么差,刘心武还说他很早,大概是中学,读《红楼梦》就感觉到后四十回的差劲。我愚笨,没有感觉到有那么大的差距,至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一般都是半部,后半部精彩如前半部的,似乎还没有。
曹雪芹,修订好了前八十回,没有来得及修订后四十回就病逝了,高鹗找来残稿“补”写完整。当然,这期间也不乏他个人的一些“创作”。我是一直这样认为,当然,这也不是我的创见,很多学者都持这种观点。只是刘心武们不愿意承认罢了。容庚、吴世昌、潘重规等先生都不太相信后四十回是伪作,是高鹗续。至于林语堂则一直认为“由此可看出高本作者之才学经验见识,也足与前八十回作者相称。其谈琴理禅理,犹似雪芹之作,并非任何人可以率尔操觚的。”“故折中公评,当以高鹗所补系雪芹旧稿,较近情理。”林语堂认为高鹗的资质只能做编辑,不可能创作。红楼梦之有今日面貌,我们应该感谢高的细心校勘。而且“大家排除先入之见,当认为后四十回不但不坏,而且异常精密,异常合理,不失本书大旨。”林语堂说: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魅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前八十回。他的结论:“我相信高本四十回系据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而非高鹗所能作。”(《平心论高鹗》)。他1966年写的《再论晴雯的头发》仍坚持这个观点。林语堂说,周汝昌的书确有很多宝贵的材料,“但是周是不配谈高鹗的人,因为他是裕瑞一系统的人,只是恶骂,不讲理由,而所恶骂,又完全根据平伯,不加讨论。”并举了周氏的文字,认为是大批判文字,无足观。
俞平伯晚年著文态度也有所改变,他认为后四十回”不像出于高鹗的创作”。可参看《中华文史论丛》第五辑。而且即使在早年,他对后四十回的艺术成就还是有所肯定,并认为部分章节很精彩。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但亦一直保持怀疑态度。而且对后四十回的艺术成就,还是有一个比较肯定的评价。见他的相关专著。
据说,刘心武是周汝昌的弟子,那自然就是坚定的反后四十回了。他甚至还撰有一书:《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他现在又用写续书的形式企图还原曹雪芹的原文,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有这个才情吗?一个红旗下生的蛋,没有任何贵族背景的草根,想要续《红楼梦》也确实胆子大了一点。不过,据说现在是后现代了,谁都是艺术家,谁都不是艺术家,那么,续续也未尝不可,就算玩的就是心跳。可作为一位已经有点社会影响力的作家,在家玩玩,固然不错,但要拿出来,那还是应该掂量一下的。
杨澜访谈刘心武,他又在那里激动地说:谁都可以续红楼。这确实让我吃了一惊。联想起前几年于丹说的谁都可以讲论语,我真感叹社会进步得太快了。是的,社会需要反叛者,但反叛是要有资本的。鲁迅他们反叛传统文化,因为他们在传统文化里浸泡得太久了,深知它的痼弊,所以反戈一击,目的在救世,用他的话说,是借别人的火,煮自己的肉。刘心武们之于传统文化,尚未登堂入室,就可以如此顾盼自雄,昂首云天:“鲁迅是可以超越的,俞平伯是可以超越的”;“谁都可以续红楼”。看看他续红楼的那文字,真难为他了,做刘心武都做不好,还想做曹雪芹!刘心武说“最大困难是进入曹体。我不是用《钟鼓楼》、《四牌楼》的文本写的。我要模仿曹雪芹前80回的语言,比如‘因笑道’‘巴巴的’……这都是前80回的曹体。我试图用这个曹体写,当然没有完全达到,所以我打60分”。看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觉到刘心武的可怜,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邯郸学步。
其实,俞平伯早就在《论续书的不可能》里预告了“此路不通”。他说:
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地。因为如此,所以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
文章贵有个性,续他人底文章,却最忌的是有个性。因为如表现了你底个性,便不能算是续作;如一定要续作,当然须要尊重作者底个性,时时去代他立言。但果然如此,阻抑自己底才性所长,而俯仰随人,不特行文时如囚犯一样未免太苦,且即使勉强成文,也只是“尸居余气”罢了。
从高鹗以下,百余年来,续《红楼梦》的人如此之多,但都是失败的。这必有一个原故,不是偶合的事情。自然,续书人底才情有限,不自量力,妄去狗尾续貂,是件普遍而真确的事实,但除此以外,却还有根本的困难存在,不得全归于“续书人才短”这个假定。我以为凡书都不能续,不但《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失败,不但高鹗诸人失败而已。
正因为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说:“我底野心,仅仅以考证、批评、校勘《红楼梦》而止”。俞平伯毕竟是大学者俞曲园之孙,可惜刘心武只想着“超越”俞平伯,却没有细细读一遍此文,也没有想想,要“超越”俞平伯恐怕他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
刘心武回答杨澜访谈,说他现在是鳏夫,丧偶2年了,子女在外,很孤苦,续写红楼是为了排遣忧郁。说到这里,我看到他的眼角红了,这倒颇使人同情,但文学事业却不是要博人同情的。你可以通过续写红楼自救,你也可以将它发表出来,但你不要自以为真的是“超越”了某某,也不要因此觉得《红楼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谁人都可以续得。现代民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参政的权力,但民主不一定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化大师。在文化这个领域,我们还是需要尊重权威的,康德说天才为艺术立则。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化人,撰文立说,应该谨慎一点,娱人事小,误人子弟事大。
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文化人,当前的迫切任务,不是超越,而是学习。我们必须先入传统文化之流,才可以谈“超越”。否则,如鲁迅说的拔着自己的头发想上天,自取其辱而已。
2011年4月16日兰州
(兰州市安宁区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
已刊《兰州日报》201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