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鲁迅精神永不过时——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评委杨光祖

标签:
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绍兴文化 |
分类: 访谈 |
鲁迅精神永不过时 |
——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评委杨光祖 |
绍兴网 2010年11月10日 07:49:40 手机看新闻 |
这是杨光祖第二次来到绍兴。“上次来绍去了鲁迅故里,看了上个世纪绍兴的文化场景。这次我要去绍兴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当下绍兴百姓的生活。”这位从甘肃兰州远道而来的嘉宾刚一坐定就向记者直言,他喜欢鲁迅,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他也喜欢绍兴。 杨光祖是中国作协会员、甘肃文学院特邀评论家、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也是本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的评委。“绍兴是个很现代化的城市,早已不是土谷祠、未庄那样破败、落后的景象。”杨光祖说,他时常思考,为什么绍兴能诞生鲁迅这样的大师,而西北地区就不行呢?因为近代文化从海上来,绍兴正是近代中国最早打开门户的地区之一。西北的落后就在于外来文化无法对本土文化形成冲击,没有冲击就无法重生。杨光祖说,绍兴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文化积淀非常深厚,鲁迅从中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鲁迅也广纳各国的文化思想,才成为一代中外古今大通的大师。 “现在是消费品时代,如果有人认为鲁迅已经过时了,那是鲁迅被误读了;如果把鲁迅政治化、政党化,那是把鲁迅矮化了。”杨光祖说,鲁迅不是国粹派,他眼朝未来,讲“拿来主义”,广纳四海文化。鲁迅也不是光骂人、批判,不讲建设。鲁迅作品有两大题材,分别思考中国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命运。在捐门槛的祥林嫂、从健康少年变成奴才的闰土等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人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鲁迅对于中国人怎样拥有健康的人格,变成真正的“人”的思考。“所以,鲁迅在为人类、为民族在思考,他的灵魂很痛苦,这与现在很多人追求肉体的快活很不相同。”杨光祖说,鲁迅18岁的时候就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的诗句,这种爱国情怀很多人做不到。“中华民族要挺立,鲁迅精神永不过时。” “现在很多人的精神普遍缺‘钙’,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对鲁迅的印象也是道听途说。一个往钱眼里钻的人当然不会理解鲁迅。”杨光祖说,鲁迅是个有鲜明、独特个性的思想家,他的精神气质很特殊,他深受德、俄、日文化的影响,他的语言有时候就像德语,他在美术上也很有成就,他是个可爱的人。在杨光祖看来,在当今的大众文化时代,中国的读书人应该回到文化经典中去,人们的文化品位提高了,鲁迅就会重新焕发光彩。而绍兴作为鲁迅的故乡,更要全面挖掘、整理、弘扬鲁迅精神,不要把鲁迅单纯地商品化,而是要把鲁迅文化化、生活化。“绍兴有很多契机,可以依托鲁迅,依托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像鲁迅广纳四海文化那样,广纳世界文化,把绍兴打造成为交汇世界文化的国际文化名城。” |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吕禹 编辑: 季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