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大人或小孩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美国图画书作家贝茜·艾芙瑞女士将她亲身经历“不如意的一天”的感想转化为“烹饪”素材,创作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生气汤”。
今天中午的午会时间,当我呈现出《生气汤》这个绘本的题目,孩子们的目光很快被吸引了过来。生气汤?不是才看了《石头汤》吗?老师搞什么鬼啊?又是汤?我猜想孩子们在这样想。我问他们是不是这样想的,有的孩子不可思议的看着我点头,呵呵,老师真厉害,知道你们想什么呢。
回忆了《石头汤》的情节。进入《生气汤》了。
绘本封面鲜艳明亮的色彩和锯齿状的线条散发出热气、活力,也透着些许不安,这锅令人好奇的汤已至沸点啦!
翻过扉页,一个似乎盖不住的锅盖引入眼帘,这不正有点像次页主角头上的帽子吗?原来,一锅子的“气”从这儿开始冒出来!
《生气汤》这本书是孩子的绘本,但我觉得即便是成人,只要认真体会这本书,也能得到很大的启发。
故事通过夸张的画面和幽默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领略了妈妈帮助小孩处理情绪的独门秘方。
今天,我和孩子们分享这个绘本的初衷也正是帮助孩子们处理情绪,从而能和他人友好和谐共处。
故事中的小孩霍斯遭遇了自以为很不愉快的一天,他踩花、不回答妈妈的话、发出怪声、倒在地上,显得不讲理不听话。我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这个孩子,他们都说不喜欢。“可是,我们当中有的孩子就曾是这样的。”我看到有的孩子低下了头,显然,霍斯像一面镜子,让孩子明白:原来这样是不可爱的。
“以后要不要像霍斯一样啊?”
“不要。”“坚决不要。”
人有的时候正是因为没办法了解自己而无法完善自我。
霍斯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回家,妈妈却没有急着要求霍斯解释或教训责骂他。她意识到“情绪”是细微却实在的东西,必须把握当下情境去认真对待。她巧妙地运用霍斯的好奇心,让他站起来、靠过来、跟着大人做。她让霍斯大声尖叫、吐舌头、敲打、喷火,换言之,她及时提供小孩适当安全的宣泄通道,防止正常的负面情绪演变成真正具有伤害性的行为。她知道小孩满腹怒火时,恐怕说不出、听不进、也学不会什么道理。霍斯需要先确定自己的“坏情绪”被了解了,所以他需要的第一个讯息不是道理,而是接纳。妈妈的汤,适时保护他的安全感。当母子肩并肩站在同一条线上,沟通与教育才会真正开始。
这位一不批评,二不教训,三不追问的妈妈采用生气汤心理按摩法,分四步:邀请,示范,推动和放松,一步步帮孩子走出情绪的掌控,拥有了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邀请的秘诀在于夸张,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诱引其参与。霍斯被妈妈煞有介事的煮汤和吼叫吸引过来,妈妈向他示范了吼叫和吐舌头的基本动作。在妈妈的引导和推动下,霍斯不但完成了基本动作,还自创了敲锅子和喷火龙气的自选动作。然后,他们相视而笑,并肩站着搅汤,让紧张的心情最终平复。
看到这,我问孩子们有没有什么不开心或者不甚顺心的事?有的说有,我引着孩子们大叫,完了再问:“心里有没有舒服一点?”
没有?——再叫。
没有?——再叫。
此时,下课了,有其他班的孩子趴在我们班的窗台上看,满脸的疑惑。我们班的孩子都还专注于故事,好吧,那就看完再下课。几次大叫之后,孩子们笑了起来。
“感觉怎么样?”我问。
“好多了。很舒服。”孩子们笑眯眯的说。看到这,我突然觉得有些心酸。我们常常以为孩子没有烦恼,可是,小小脑袋想的问题,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不过看到此刻开心的他们,和刚才的确不一样,我真觉得高兴!
接着,我们和故事中的妈妈一起尝试其他方法,深呼吸、吐舌头、跺跺脚。尝试后孩子们才能知道这些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自己做什么?
“原来我们可以用这些办法来面对不开心。那么以后遇到不开心你会怎样做?”我问。
有的孩子做深呼吸动作,有的已经开始大叫,有的跺跺脚,有的吐着舌头······
但是,如果大叫我们应该找一个没有人或人少的地方,不能干扰别人休息。
之前看到过有的孩子像霍斯一样不礼貌的对待妈妈,所以,今天我也特意提到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作为有礼貌的孩子,应该学会控制自己,不能跟爸爸妈妈吵架,强行要求爸爸妈妈答应自己的要求。孩子爸爸妈妈,您们可以问问孩子以后会如何处理哦。
故事中的妈妈虽不像读者知道小孩经历什么事才那么生气,但面对一副怨气的孩子她没有急着要求孩子解释或教训责骂孩子。她意会到“情绪”是细微却实在的东西,必须把握当下情境去认真对待。她巧妙地运用小孩的好奇心,让小孩子动站起来、靠过来、跟着大人做。引导霍斯尖声大叫、吐舌头、敲打、喷火,换言之,她及时提供小孩适当安全的发泄管道,防止正常的负面情绪演变成真正具伤害性的行为。她知道当小孩满腹怒火时,恐怕说不出、听不进、也学不会什么道理。霍斯需要先确定自己的“坏情绪”被了解了,所以他需要的第一个讯息不是道理,而是接纳。妈妈的汤,适时保护了他的安全感。当母子肩并肩站在同一线上,沟通与教育才会真正开始。
书中的妈妈是幽默、冷静又有童心的人,对负面情绪里有自己成熟的看法。她不慌不忙地带领小孩步出阴霾,而不是简单的在孩子背后催赶推逼。她拿汤匙扮鬼脸、顶着锅子手舞足蹈、倒立,这些都不是常见的传统印象,却易引起孩子同理心,充满着温暖的乐趣。
妈妈的做法不仅使霍斯松了一口气,也使读者跟着她一同疏解了心中的某些紧张与不安。
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一同感受做这种汤的兴奋和满足。小孩长大以后,也会照着妈妈的材料和做法,煮有妈妈口味的汤吧。
霍斯大概很难忘记这道名称和做法都很特别的汤!等他再大一点,或许会更明白,妈妈那一天给他的,不只是一锅汤而已。
下课了,孩子们高兴的簇拥在我周围跟我回味着故事。张涵文平时不怎么说话,今天笑呵呵的来跟我说:“杜奎霖跑到那边去了,他是不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尖叫去了?”我笑起来,看来沉进去了还没有拔出来啊!
“以后当你容易和他人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呢?”我问。
“尖叫。”涵文笑着说。
果果站在旁边,“你呢?”我问。“深呼吸。”孩子边说边做。
“希望今后你能和同桌友好相处了。”
“恩。”
因为下课了,方法还没有拓展。准备明天继续。也许,有的还不全面。但我想慢慢的给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些途径,一定会有利于孩子处理问题的。
每当我想到孩子们发生矛盾,总会觉得很难受,因为总觉得这样的小不点遇到问题,多么茫然,他们多需要帮助,为什么不想霍斯妈妈那样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帮他们呢?今天和孩子们共同分享绘本,共同享受疏解心理的方式,看着一张张无邪的笑脸,我的内心仿佛被清泉涤荡,清新舒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