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体与个体的链接》摘录与问题
(2014-03-05 22:01:46)
标签:
教师的挑战教师阅读读书沙龙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20.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有的教师发牢骚“我班上的学生一点也不想倾听”,这种教师不过是在无意之间流露出自己是如何不听儿童的心声罢了。
21.在教师创造教学的力量中,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不过是占了三成而已,剩下的七成就取决于教师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尊重每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感情;能够在何等程度上引发每一个儿童潜在的可能性。观摩了山崎先生的课之后,我懂得了:教学创造的七成与教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息息相关。
问题:P36最后一段。“50分钟过去了。老师鉴于观摩者的时间安排只好宣布下课。整个课堂一齐响起了期待的声浪‘再继续下去’,‘明天啊,等不及了’‘老师,等客人走后,我们再学吧’”----对于这个案例,你有什么看法?
22.胜沼老师每走近一个儿童的身边,弯着腰,以同等高度的视线倾听他们的发言。
23.他总是站在儿童的斜侧位置侧耳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不得不说这正是倾听行为的原点。
24.从身体论的角度来说,即便是远离儿童的倾听,也需表现出像胜沼老师那样把自己的身体置于贴近儿童的位置。这样,儿童才能将教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25.胜沼老师通过倾听关系形成的合作学习,为返璞归真的教学全面展开提供了可能。
问题:P42-44描述了一个数学的教学案例,整节课持续了60分钟。但作者认为“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作者认为的成功是指哪些方面呢?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课堂?
26.P41为使“疑问”转化为“问题”,就要与其他人的疑问进行交流。进入小组作业之后,每个人的思考就发展为四人见解的切磋。
(你觉得“疑问”和“问题”有什么区别呢?)
27.P44志村老师的声音,无论是音质还是内容都流利清新,令人神清气爽,这种神清气爽构成了课堂的气氛,给人以不可思议的安心感,让人完全想不到这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的课。
(很多时候,新老师需要扯着嗓子喊,为什么志村老师的课堂会有如此情景呢?)
28.点名是把儿童与儿童串联起来、见解和见解串联起来的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是考验教师的深邃的洞察力与见识的活动。(P45-46作者详细描述了志村老师的提问案例,你有什么启发吗?)
29.P49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里,一个人的发现会唤起其他人的发现,从而产生新发现的连锁效应。
不得不说,越读越困难了。因为,案例中的情景与我们的现实开始出现了背离。怎样看待这些做法?从中能学什么?越来越考验智慧与耐力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