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加几说课稿

(2015-01-13 09:55:16)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9加几”。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它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也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基础和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与提高四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突破重难点,我准备了课件,小棒和算式卡。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根据“激发—探究—引导—提升”这一主线进行教学,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深刻感知“凑十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为此,我分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从中取得数学信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的生长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直接提问:(点课件)“一共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思考后口述算式,教师板书9+4。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接着,师生进入第2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索9+4的计算。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认识和了解“凑十法”是本环节的重点,我采用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赛一赛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感知“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我把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独立思考,说出方法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先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如何计算9+4。学生可能会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数数法:依次一个一个的数从1数到13

(2)接数法: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到13

(3)凑十法: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算“10+3=13”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凑十的表象。

第二步: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当学生汇报完毕,教师先对三种算法进行整合,提出凑十的初步概念,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摆小棒,让学生亲自尝试“凑十”的计算过程。通过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

我是分4凑9,得10,10+3等于13,

教师追问:“为什么4不分成2和2呢?进一步强化凑十的理念。
     13      

生还可能说:“我是分9凑4,得10,10加3等于13

 13

教师对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再用黑板上的板书,进行直观对比,让学生“辩一辩”是分4凑9好,还是分9凑4好。让学生自己得出“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更为简单。

第三步:尝试应用,巩固新知

新知掌握后,教师进行第三步,尝试应用,巩固新知,再次利用情境图提问:

(1)啦啦队的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次摆小棒,完成计算,说出计算方法。在这里,我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此环节的教学,对新学习的知识起到固定吸收作用,促进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了新概念。

(三)、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已经了解“凑十法”的原理,在拓展练习,提高能力这个环节中,根据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和以往的数学知识能力,我设计了基础题和提高题, 

基础题:采用对口令的形式,师生互动

比如:教师拿出9+3的算式卡,手拿9根小棒,说:“我拿9” 

学生便会拿出3个小棒,说:“ 我分1 ,凑成10,  10+2算12”。

这样的游戏设计,可以帮助计算比较慢的学生,用具体的形象去直观的感知“凑十”的思维过程。
   提高题:结合一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的心理,设计一个开火车小组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让学生体验闯关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人人得到锻炼的目的。

这个环节的活动安排与课本上的练习紧密联系,有动有静,学生经过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考过程,既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又给了学生静下来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也给足了学生表现的机会。

(四)、升华知识,传承思想

通过一系列的凑十游戏,学生已经掌握了凑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情形下,提问“9凑1得十,那8凑几得十呢?”把9凑1,扩展到8凑2,7凑3,6凑4,5凑5为今后学习进位加法打下基础。既升华了知识,又把凑十的思维方式进行了传承,

最后,师生同读“凑十儿歌”,在儿歌中结束本堂课。

七、板书设计

教学中,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八、总结反思。

本堂课 我始终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助,”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探究,建构数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