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憨读史】之一:细说丹书受戒

(2018-05-25 23:51:36)
标签:

老憨读史

之一

分类: 老憨读史专辑
【老憨读史】之一:细说丹书受戒

 

http://s1/large/001YUzeVzy7kKsnNsDDf1

 


         华夏起于周朝,周朝总共经历3037王近800多年。早在建国之初,开国之君周武王就向“太公望”姜子牙请教使万世子孙长盛不衰的的方法,姜子牙就给他讲授了《丹书》[1]的道理,周武王因此受戒,就把书中的道理刻在或者印在了子孙几乎能看到的席子、桌子、柱子、窗户、衣服等所有地方,这就是“丹书受戒,户牖置铭”的故事。

在汉代礼学家戴德编辑的《大戴礼记》《武王践祚》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武王姬发请教姜子牙“先王之道是否可得而闻”,并问“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就是问“有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藏之简约、行之方便,并使得后代万世子孙永远昌盛呢?”姜子牙回答说:“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矣。”明确告诉周武王在《丹书》里有,如果武王想听的话,就请沐浴戒斋吧。

在古代,先王之道是非常神圣的,要了解的话必须以严肃庄严的态度,因此姜子牙就请周武王戒斋后再来听。为此,史书中做了非常详尽的一段描写:“三日,王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大意就是说,周武王戒斋了三天,而且身着玄衣大冠的礼服,姜子牙也身穿礼服,手捧《丹书》,负屏而立,周武王就从王座上走了下来,南面而立。注意这个细节,说明一开始周武王是在堂上,姜子牙是在堂下,所以才有“王下堂”之词,同时,王下堂之后,一开始还是在上位,就是南面而立。古代人站和坐的位置都很讲究,尊贵的都是面南背北,卑贱者则面北背南,因此,姜子牙才说“先王之道不北面”,就是告诉周武王听先王之道不能按照君臣这种礼仪来听,因此,周武王就从北面往西走,再往南走了几步,这样他就站到了西面,面朝东面,而姜子牙则是在武王的东面,面朝西方,这样两人的位置关系就由原来的君臣变成了主宾,主在东,宾在西,相当于姜子牙在主位,周武王在宾位。站好位置后姜子牙才开始给周武王讲《丹书》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位置的变化过程中,是以姜子牙为中心的,也就是姜子牙一直没动,这才有了周武王“下堂、行西、折南、面东”这个行走轨迹,其目的是为了强调这个王道的神圣性。

姜子牙讲述了《丹书》的主要内容是: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

敬和怠,实际上就是做事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始终多些恭敬之心,少点怠忽之情,即“敬胜怠”,那么,不管如何困难,终归会兴盛、长久、吉利,也就是“吉”。反之,如果“怠胜敬”,懒惰必然荒废,轻慢必然少助,终究会因怠忽而失去、失败乃至灭亡。

义和欲,用现在的话讲,应该是个道德品质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处理公义和私欲的问题。唯有先公后私,先义后欲,方可以顺利,反之,则必将凶险。

随后的“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其实还是进一步说明敬和怠的关系,不强就是不认真、不努力,就是怠,枉就是偏差,不正就是邪路,所以说不认真就会有偏差,不恭敬就会走入邪路,而偏差歪邪就会毁灭,恭敬认真就会永世长存。这大概也是我们常说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姜子牙告诫周武王,倘若把这些简约的道理珍藏起来,认真执行下去也就是“藏之约,行之行”,则必然“可以为子孙常者”!姜子牙还进一步向周武王补充了几句:“且臣闻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就是在《丹书》突出“敬”“义”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他说:如果靠仁义得到国家,靠仁义保护国家,就会有百世不变的江山;即使靠不仁得到国家,但用仁义保护,也会有十世江山;如果靠不仁得到国家,又用不仁不义的东西保护,那么祸害马上就来了。

周武王听了姜子牙的叙述之后,心里充满敬畏,因此“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这就是“户牖置铭”的来历。

《丹书》显示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的智慧,无论治国安邦,还是修身齐家以及管理企业,借鉴必将大获裨益。



[1] 《丹书》,指《洛书》。传说 夏禹 治水时, 洛水 神龟负之而出,故称《洛书》。《淮南子·俶真训》:“ 洛出丹书, 河出绿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