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2011-01-15 17:34:10)
标签:
瓜子大盖帽自行车尝一尝太阳落山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为了凑够我返校的路费和新学期的学费,父亲决定到城里把那两袋子瓜子提前卖掉,原本是打算等过了年行情好后再卖的。
为了好卖一些,父亲用簸箕一簸一簸地把里头的秕瓜子和杂物全部簸了出去,边簸边喃喃自语:“这么好的瓜子,这个时候卖真可惜了!”
串门的邻居听见了,哈哈笑他:“可惜了?可惜你还簸?这个时候卖掺杂质掺还掺不过来呢!你这一簸,不更亏了吗?”
父亲不以为然,说秕的一共也没几斤,东西好,货真价实,肯定好卖。
第二天一早,父亲早早就起来了,吃了口干粮,就用自行车驮着那两袋子瓜子进城去了。我放心不下,也借了辆自行车,跟着去了。
风很大,三十多里的路程足足骑了两个多小时,到城里时,街上的小贩已经很多了,父亲来不及擦把汗,就赶紧找了个僻静的地方靠好自行车询问行情去了。看着父亲焦虑的样子,我默默地为他祈祷“老天保佑,但愿有个好行情”。
不一会儿,父亲兴冲冲地回来了,我知道肯定行情不错。
“七毛钱一斤,也不算太低,比村里强多了”,父亲一边说一边解下了自行车上的袋子,找了一块空地,铺开了摊子。
人稀稀落落,卖瓜子的比买瓜子的还多,每当过来一个行人,小贩们都会发出争先恐后的吆喝声,唯有父亲,默默地蹲在口袋边,目不转睛地寻找着行人无意投来的目光,每当有人把目光洒向我们,他就会蓦地站起,露出少有的笑容,用苍老的声音极富殷勤地说一声“尝一尝,上好的瓜子”,说着用黝黑的手抓起一把瓜子,举到行人面前。
行人头也不回地走了,父亲失望地把瓜子抛进了袋子,又蹲下身去,眼巴巴地寻找着新的目光。
风呼呼地吹着,我冻得在一边直跺脚,父亲把手拥在袖筒里,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等着,等着。
“缴费,五元”,两个“大盖帽”突然如从天降,吓的父亲打了个激灵,我的心也咚咚直跳。
“哎呀,师傅,现在还没开张呢,等会儿行不行?”父亲堆出一脸微笑,俯首哈腰,颤抖的手掏出了廉价的香烟。
“我们可管不着你开不开张,只要在这儿做买卖,就的缴费!”“大盖帽”头也不抬,“嚓”地一声撕下一张小票,挡住了父亲递过来的廉价香烟。
“师傅,确实没开张呢,你看我们农村人,挣点钱不容易……”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可怜。
“谁容易啊?”“大盖帽”盯着袋子里的瓜子,语气缓和了不少。
父亲心领神会,赶紧装了两袋瓜子塞到了“大盖帽”手里。“大盖帽”拎着瓜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又蹲在了那里。
“这份瓜子不错啊”。一个小贩边说边抓了一把磕了起来,“趸走多钱一斤?”
这下可遇到大主顾了,我高兴的赶紧凑到了父亲跟前。“七毛五,都是自己家种的”,父亲仿佛迎来了“财神爷”
和颜悦色地说,“师傅,你尝一尝,看一看”。
“没有掺土和石头吧?”。大主顾疑惑地盯着父亲的脸。
“哪能做那缺德事儿呢?你可以翻一翻底下的,”说着父亲俯下身去,老老实实地给人家翻了起来。
“甭翻了,甭翻了,说价钱吧!”
“七毛五,一分不能少”,父亲重复道。
“别人都卖六毛五,你咋七毛五呢?”
“货和货不一样,你看看,能一样吗?”父亲抓了一把瓜子端到了人家面前。
“七毛卖不卖?”
“不卖”,父亲非常坚定。
“这老头真倔!”大主顾扔下一句,头也不回地走了。
“爸,咋不卖呢?总共一百多斤,也就差五块多钱!”我无不遗憾地说。
“着急啥,多站一会儿,不就多挣五块吗?”父亲说着又蹲在了袋子旁边。
三三两两的人多了起来,我们终于开了张,父亲过秤,我收钱,看着父亲高高的秤,我心里美滋滋的。
下午的时候,就只剩下少半袋瓜子了,父亲高兴地接过我收好的一大把小钱,点了点,小心翼翼地解开口子,装到了贴身的口袋里。
“大爷,瓜子多钱一斤?”一位道貌岸然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停到了我们跟前。
“七毛五,要多少啊?”父亲一脸亲切。
“剩下的我全要”,小伙子既爽快,又大方。
“二十斤半,就算二十斤吧,十五块”,父亲认真地让人家看着高高的秤。
“够吧?”
“不够不要钱”,父亲一本正经地说。
“哎呀,大爷,不好意思,我带的钱不够,我家就在前面这个小巷子里,待会儿给你行不行?”小伙子翻遍了口袋,只翻出了十元钱。
“这个――”
“大爷,你不相信我啊?”
“不,不,相信,相信”父亲倒像说错了话的孩子,赶忙接过小伙子地来的十块钱,一脸歉意地解释。
小伙子拿起瓜子,骑着摩托拐进了那个胡同。
太阳落山的时候,骑摩托的小伙子还没有回来,父亲沮丧地收起空空的袋子,给我买了两根麻花,自己却拖着饿了一天的身子,骑上那辆破自行车回家去了。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知道父亲的心中更冷。
为了凑够我返校的路费和新学期的学费,父亲决定到城里把那两袋子瓜子提前卖掉,原本是打算等过了年行情好后再卖的。
为了好卖一些,父亲用簸箕一簸一簸地把里头的秕瓜子和杂物全部簸了出去,边簸边喃喃自语:“这么好的瓜子,这个时候卖真可惜了!”
串门的邻居听见了,哈哈笑他:“可惜了?可惜你还簸?这个时候卖掺杂质掺还掺不过来呢!你这一簸,不更亏了吗?”
父亲不以为然,说秕的一共也没几斤,东西好,货真价实,肯定好卖。
第二天一早,父亲早早就起来了,吃了口干粮,就用自行车驮着那两袋子瓜子进城去了。我放心不下,也借了辆自行车,跟着去了。
风很大,三十多里的路程足足骑了两个多小时,到城里时,街上的小贩已经很多了,父亲来不及擦把汗,就赶紧找了个僻静的地方靠好自行车询问行情去了。看着父亲焦虑的样子,我默默地为他祈祷“老天保佑,但愿有个好行情”。
不一会儿,父亲兴冲冲地回来了,我知道肯定行情不错。
“七毛钱一斤,也不算太低,比村里强多了”,父亲一边说一边解下了自行车上的袋子,找了一块空地,铺开了摊子。
人稀稀落落,卖瓜子的比买瓜子的还多,每当过来一个行人,小贩们都会发出争先恐后的吆喝声,唯有父亲,默默地蹲在口袋边,目不转睛地寻找着行人无意投来的目光,每当有人把目光洒向我们,他就会蓦地站起,露出少有的笑容,用苍老的声音极富殷勤地说一声“尝一尝,上好的瓜子”,说着用黝黑的手抓起一把瓜子,举到行人面前。
行人头也不回地走了,父亲失望地把瓜子抛进了袋子,又蹲下身去,眼巴巴地寻找着新的目光。
风呼呼地吹着,我冻得在一边直跺脚,父亲把手拥在袖筒里,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等着,等着。
“缴费,五元”,两个“大盖帽”突然如从天降,吓的父亲打了个激灵,我的心也咚咚直跳。
“哎呀,师傅,现在还没开张呢,等会儿行不行?”父亲堆出一脸微笑,俯首哈腰,颤抖的手掏出了廉价的香烟。
“我们可管不着你开不开张,只要在这儿做买卖,就的缴费!”“大盖帽”头也不抬,“嚓”地一声撕下一张小票,挡住了父亲递过来的廉价香烟。
“师傅,确实没开张呢,你看我们农村人,挣点钱不容易……”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可怜。
“谁容易啊?”“大盖帽”盯着袋子里的瓜子,语气缓和了不少。
父亲心领神会,赶紧装了两袋瓜子塞到了“大盖帽”手里。“大盖帽”拎着瓜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又蹲在了那里。
“这份瓜子不错啊”。一个小贩边说边抓了一把磕了起来,“趸走多钱一斤?”
这下可遇到大主顾了,我高兴的赶紧凑到了父亲跟前。“七毛五,都是自己家种的”,父亲仿佛迎来了“财神爷”
和颜悦色地说,“师傅,你尝一尝,看一看”。
“没有掺土和石头吧?”。大主顾疑惑地盯着父亲的脸。
“哪能做那缺德事儿呢?你可以翻一翻底下的,”说着父亲俯下身去,老老实实地给人家翻了起来。
“甭翻了,甭翻了,说价钱吧!”
“七毛五,一分不能少”,父亲重复道。
“别人都卖六毛五,你咋七毛五呢?”
“货和货不一样,你看看,能一样吗?”父亲抓了一把瓜子端到了人家面前。
“七毛卖不卖?”
“不卖”,父亲非常坚定。
“这老头真倔!”大主顾扔下一句,头也不回地走了。
“爸,咋不卖呢?总共一百多斤,也就差五块多钱!”我无不遗憾地说。
“着急啥,多站一会儿,不就多挣五块吗?”父亲说着又蹲在了袋子旁边。
三三两两的人多了起来,我们终于开了张,父亲过秤,我收钱,看着父亲高高的秤,我心里美滋滋的。
下午的时候,就只剩下少半袋瓜子了,父亲高兴地接过我收好的一大把小钱,点了点,小心翼翼地解开口子,装到了贴身的口袋里。
“大爷,瓜子多钱一斤?”一位道貌岸然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停到了我们跟前。
“七毛五,要多少啊?”父亲一脸亲切。
“剩下的我全要”,小伙子既爽快,又大方。
“二十斤半,就算二十斤吧,十五块”,父亲认真地让人家看着高高的秤。
“够吧?”
“不够不要钱”,父亲一本正经地说。
“哎呀,大爷,不好意思,我带的钱不够,我家就在前面这个小巷子里,待会儿给你行不行?”小伙子翻遍了口袋,只翻出了十元钱。
“这个――”
“大爷,你不相信我啊?”
“不,不,相信,相信”父亲倒像说错了话的孩子,赶忙接过小伙子地来的十块钱,一脸歉意地解释。
小伙子拿起瓜子,骑着摩托拐进了那个胡同。
太阳落山的时候,骑摩托的小伙子还没有回来,父亲沮丧地收起空空的袋子,给我买了两根麻花,自己却拖着饿了一天的身子,骑上那辆破自行车回家去了。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我知道父亲的心中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