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样
(2011-01-15 16:55:01)
标签:
孔子鲁国人样子贡《论语》杂谈 |
小时候常被老人骂“没个人样”,所以,格外留意所谓的人样是个什么样子。
东村的大熊是有名的“坏”孩子,常常被老师作为反面教材,初中没毕业就去城里做起了生意,没过几年竟成了村里的暴发户,不仅盖起了小楼,而且还当上了老板,据说好多城里人都在他那儿打工,现在,就连当年骂过他的老师都说:“大熊有了个人样!”
西村的二狗打小就非常机灵,很早就懂得和“干部”搞好关系的妙处,因此,村里人常常看到他不是给村长家挑水,就是给乡长家买粮,不过,这样没有几年人家就混成了个小“官”,有一次他开着小车回到村里,老乡们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二狗,回来啦?”谁知二狗鼻子哼了一声就扬长而去,后来村里人说:“现在二狗有人样了,不能叫二狗了,该叫X科长了!”
南村的老牛是个老好人,年轻的时候常常被人欺负,自从他的三个儿女在县政府里有了公干,一向微驼的老牛就一下子挺直了腰杆,就连现在村里人人敬畏的二狗“科长”也常去拜访他家,据说有一次,一个村干部说话不太中听,平日和善的老牛竟然当众给了他个嘴巴,那个村干部屁都没敢放就捂着脸了走了,从此老乡们都说:“如今的老牛有了人样,真的牛了!”
唉,这么看来,所谓人样,无非是人有钱了,有权了,有势了,总而言之,就是有出息了。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大概子贡是最有人样的了。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子贡跟孔子学成后,在卫国做官,又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倒卖货物,经商发财,所以他很富有,他乘坐的车是四马并驾齐驱的车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凯迪拉克、奔驰和宝马,据司马迁说,孔子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就是因为这位在学问、外交以及经济上都非常突出的子贡在人前人后帮助他。所以子贡是一位在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方面都样样精通的全才,就连孔子都称他是“器也”----像瑚琏一样能供于庙堂之上的玉器(见《论语》公冶长第五)。
就是这位被称之为“器也”的子贡,有一天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第一)意思是说,老师!人穷了,倒楣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你说怎么样?
子贡这样问老师也是有一种自肯的味道,言外之意就是说,老师你看我的修养现在达到了“贫不谄、富不骄”这个程度,您能给我打多少分呢?心里或许想,至少应该打90分吧!
谁知孔子却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老师毕竟是老师,孔子说,还行吧,给你打60分吧,及格了,不过,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啊。
现在看来,能做到子贡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就很难了,而要做到孔子的“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加不易了,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不仅要有自己的人格和志气,还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失意忘形;同理,当一个人富贵了、得意了,也不能忘记根本,得意忘形,端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架子,而是要待人以礼,保持良好的自身修养。唯有此,才是有了真正的人样!
东村的大熊是有名的“坏”孩子,常常被老师作为反面教材,初中没毕业就去城里做起了生意,没过几年竟成了村里的暴发户,不仅盖起了小楼,而且还当上了老板,据说好多城里人都在他那儿打工,现在,就连当年骂过他的老师都说:“大熊有了个人样!”
西村的二狗打小就非常机灵,很早就懂得和“干部”搞好关系的妙处,因此,村里人常常看到他不是给村长家挑水,就是给乡长家买粮,不过,这样没有几年人家就混成了个小“官”,有一次他开着小车回到村里,老乡们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二狗,回来啦?”谁知二狗鼻子哼了一声就扬长而去,后来村里人说:“现在二狗有人样了,不能叫二狗了,该叫X科长了!”
南村的老牛是个老好人,年轻的时候常常被人欺负,自从他的三个儿女在县政府里有了公干,一向微驼的老牛就一下子挺直了腰杆,就连现在村里人人敬畏的二狗“科长”也常去拜访他家,据说有一次,一个村干部说话不太中听,平日和善的老牛竟然当众给了他个嘴巴,那个村干部屁都没敢放就捂着脸了走了,从此老乡们都说:“如今的老牛有了人样,真的牛了!”
唉,这么看来,所谓人样,无非是人有钱了,有权了,有势了,总而言之,就是有出息了。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大概子贡是最有人样的了。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子贡跟孔子学成后,在卫国做官,又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倒卖货物,经商发财,所以他很富有,他乘坐的车是四马并驾齐驱的车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凯迪拉克、奔驰和宝马,据司马迁说,孔子之所以能名扬天下,就是因为这位在学问、外交以及经济上都非常突出的子贡在人前人后帮助他。所以子贡是一位在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方面都样样精通的全才,就连孔子都称他是“器也”----像瑚琏一样能供于庙堂之上的玉器(见《论语》公冶长第五)。
就是这位被称之为“器也”的子贡,有一天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第一)意思是说,老师!人穷了,倒楣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你说怎么样?
子贡这样问老师也是有一种自肯的味道,言外之意就是说,老师你看我的修养现在达到了“贫不谄、富不骄”这个程度,您能给我打多少分呢?心里或许想,至少应该打90分吧!
谁知孔子却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老师毕竟是老师,孔子说,还行吧,给你打60分吧,及格了,不过,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啊。
现在看来,能做到子贡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就很难了,而要做到孔子的“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加不易了,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失意的时候,不仅要有自己的人格和志气,还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失意忘形;同理,当一个人富贵了、得意了,也不能忘记根本,得意忘形,端出一副傲慢无礼的架子,而是要待人以礼,保持良好的自身修养。唯有此,才是有了真正的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