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标题,我一直没想好要怎么去说,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说的意思。
最近看了《布鲁克林》,第一感觉就是这种事在中国,北上广,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同样背井离乡,同样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感受,怎么咱们就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呢!
整个影片看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女主角对自己选择的路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不论是离开家乡,独自生活,还是后来再次返回家乡,做出的种种决定,一切的一切,她都没有任何的抱怨。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美国大多数的情况,我是生活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这个聚集了全国各地劳动人民的城市里,我听到最多的反而是抱怨声!记得有个朋友每每喝了酒就开始说起自己背井离乡有多不容易,说他当年来北京的时候,分文没有,扒火车就来了,之后白手起家怎么在北京活下来,我最初听了,总会赞叹不已,说他怎么不容易什么的,然而,他后面总是话锋一转,说家里哪里哪里都好,北京哪里哪里都不好,来北京受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罪…听过几十次之后,我终于有一次把一直埋在心里的话问了出来:当初是谁逼你扒火车来北京的呢?
电影里女主角一路晕船不敢吃不敢喝的来到美国,担惊受怕的过了关,和一群不大聊得来的人合住,做些从来没做过的工作,她没有一句后悔,她对于自己选择的事,勇敢的承受了下来,路是自己走的,后面发生什么都是自己选的,怨不得别人!
而在生活中,我听到的却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和一些朋友吃饭,有朋友就开始说自己怎么怎么不容易,在北京吃了多大的苦,进而又说北京哪里哪里不好,家乡哪里哪里好,北京在他们嘴里变得一无是处,脏乱差的典范,我就问他为什么还要留在北京呢?答案一般都为了挣钱,挣够了钱就回老家了…每次我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在这些人眼中,北京就是个大单位,不是家,不是生活的地方,只是挣钱的工厂,没有爱厂如家的工人的,他们谁会在乎这个大工厂的环境,谁会在乎这个只是为了挣钱的地方呢!他们只想在这里拿回更多的钱,然后回家开开心心的生活!
中国这么大,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却集中了那么多人,看看春运就知道了,如果每一个人都把出来打工的这个城市当成是个大工厂而已,来这里挣钱,住工厂宿舍,挣够了就回家,那么这些一线城市估计就是中国的几大工厂了!这么看是没错,一线城市还真就担负着这样的作用呢!于是呢,工厂的环境就可想而知了!
电影里,女主角来到了新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她是想在那里生活,而不是挣钱,她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朋友,有了爱人,这一切都是她的生活,在这个新城市里,她从不把自己当外人,同时也时刻都知道自己并不来自这里,这种感觉很难拿,怎么说呢,我不好形容。
记得电影里有一幕很难忘,圣诞节那天,在美国工作多年的老爱尔兰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是施舍的晚餐,他们年纪大了,没办法继续工作,留在美国,他们想念家乡,他们过得不好,但是他们没有怨天怨地,我也不知道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该怎么对待这些人,但是他们没有怨恨什么,那顿饭我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我又要说了,我也曾在饭桌上遇到这样的人,口口声声说北京全是外地人建的,没了外地人北京就是垃圾,吧啦吧啦的…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是想说明什么,北京给外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你们来这里挣钱,这不好吗?北京得到了建设,你们也富裕了,不是挺好吗,可是咱不能觉得你出力了,就该翻身做主啊!这就好像是一户人家,请你来盖房,你把房盖起来了,人家也给你钱了,完事了你愣说这是你盖的房子,也要一起住进去,这事儿合适吗?
我没有离家出门打工的经历,我每次都说自己没那么强的能力可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白手起家生活下去,所以我很佩服那些来京打工的人的,不论是白领做公司,还是装修建筑工地的,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但是你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承担下去吧,苦也好累也好,想想自己当初离家出门时候的原因,为钱也好,为去大城市也罢,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如同电影里的爱尔兰人,在布鲁克林,好好的生活下去吧!请爱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