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不是你的錯 基因藥物治療 跟懶惰說掰掰

标签:
基因懶惰邉ampk激素肥胖哮喘活動健康 |
分类: 時事 |
http://l.yimg.com/f/i/tw/news/newspartner2006/ctnews.jpg基因藥物治療 跟懶惰說掰掰" />更新日期:
2011/09/07 05:30江靜玲/倫敦六日電
中國時報【江靜玲/倫敦六日電】
科學研究發現,懶惰可能不是藉口,而是基因作祟;研究同時顯示,懶惰可望透過基因藥物治療和控制。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可以持續運動或工作,有人坐在電視機前連起身拿遙控器都懶得動,科學家相信,這些現象與基因有關。研究發現,有兩種基因可以把食物轉變成精力的AMPK(酉每)激素,這種激素可以生產提供肌肉活動需要的能量。
基因中有大量AMPK的人,天生精力充沛,反之則很快就會感到疲憊。科學家以兩組育鼠做實驗。一組植入兩種可能生產AMPK的基因,另一組則無。結果,有可以生產AMPK基因的育鼠,廿分鐘可在輪子上跑一公里;沒有這種基因的育鼠在輪子快走四十公尺後,便放棄行動。
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製造AMPK的基因,科學家相信,這項研究對人體也有類似影響。
負責這項實驗的科學家史坦伯格說,這項發現可望發展一項特定基因藥物,治療懶得動或對運動感到困難,包括肥胖和患哮喘者等活動量不足的人。這意味,懶人未來可以治療,讓人感到運動是愉悅的,久坐不動則不再那麼舒適。
控制和治療懶惰的藥物一旦發展出來,將是與肥胖戰鬥的重要突破。長期以來,專家再三提醒,不運動、單靠節食,不能讓人大幅減肥。
后一篇:常常便祕,一定要吃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