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俗话说3岁定80.
三岁,用汉语用词来讲,非实指,而指一个年龄阶段。其中的“三岁”,按现代心理学研究来说,可定为三岁至七岁。在诸多心理学研究资料中显示,人的性格定型,就在儿童的三岁至七岁间,也有俗语称“七岁看老”,就是指这个意思。人的成就,在这个年龄段打下了基础。有研究甚至指出,三至七岁儿童脑部的成长可达成年人的百分之一百,刚迈进入学年龄的孩子,学习能力会全面提升,而智力、心理和生理发展也达到了高峰期。而三至七岁的小孩对新奇的事物充满求知欲,正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注意力急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正在开始建立自己的个性。所以小孩三岁开始学习时所学到的知识,往往影响小孩成长发展。
如果孩子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责怪他人。
如果孩子活在鼓励中,他学会有信心。
如果孩子活在接纳中,他学会去爱。
如果孩子活在赞同中,他学会喜欢自己。
如果孩子活在安全中,他学习对自己有信心。如果孩子活在友谊中,他得知世界是个好地方,他可以生活,爱与被爱。
可我们很多父母却无视这个问题或者不知这个问题,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拙劣的言行举止,正带坏了一颗单纯的心灵。却不知,问题孩子的出现,家庭的因素占了多大的影响,还有目前的学校教育,责任也很大。
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
有些孩子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小时候“沉默寡言”的孩子,他们长大后要比一般人更倾向於隐瞒自已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已受伤的事情。
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 心胸狭窄 、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父母和幼稚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过,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又改变的情况的确存在,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幼儿时期,父母真的要把早教重视起来。不要为了工作,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如果能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在教育上多下点功夫。
很多会动手打人的宝宝,都是因为在语言的沟通上欠佳。所以这块父母可以去买一些幼儿的故事书,然后用孩子能听的懂的话语跟他描述,并且把说完的故事,再让宝宝来讲一遍。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的是孩子的耐性,更是一种语言的锻炼。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家的宝宝词汇量变多了。而且沟通上也比较自如。
有的时候,如果你宝宝做的很好了,但是在游乐园,或者在幼儿园,会发现其他小朋友欺负你孩子的现象,这个时候,要告诉孩子,如果小朋友欺负你,你要举手告诉老师。不能再返回去打她,因为你打她,她也会疼,你也会疼的。要告诉她,打人这个现象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
我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
希望同频的宝妈共勉。
我是三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的道路上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点。我的微信号cherrybian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