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明清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北京国子监

(2018-06-12 17:16:56)
标签:

北京国子监

琉璃牌坊

辟雍

复苏槐

罗锅槐


http://s2/mw690/001YThVizy7gK7TFvEt11&690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又称太学”“国学

        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 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

国子监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东与孔庙相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6/mw690/001YThVizy7gK7X7y9Nff&690
    集贤门(大门)

http://s3/mw690/001YThVizy7gK81xPVw42&690
    太学门(二门)

http://s2/mw690/001YThVizy7gK83iA13f1&690
    琉璃牌坊    横额“圜桥教泽”

http://s2/mw690/001YThVizy7gK86VaJX61&690
    琉璃牌坊    横额“学海节观”


    辟雍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学

    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是皇帝临雍讲学的场所。其建筑风格独特,为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的方型殿宇。外圆内方,环以园池碧水,四座石桥能达辟雍四门。构成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意。


http://s11/mw690/001YThVizy7gK8vQcZ4ca&690

http://s13/mw690/001YThVizy7gK8xP9De9c&690

http://s11/mw690/001YThVizy7gK8AZiSm4a&690

http://s8/mw690/001YThVizy7gK8CNNT977&690

http://s11/mw690/001YThVizy7gK8KSnRE0a&690

    辟雍殿内

    殿内为窿彩绘天花顶,设置龙椅、龙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临雍讲学之用。


http://s2/mw690/001YThVizy7gKb8NpIJ51&690

http://s5/mw690/001YThVizy7gK8O8YHac4&690

    国子监彝伦堂

国子监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代(1313年),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后来明朝永乐年间重新翻建,改名彝伦堂

大堂中门上方彝伦堂横匾,是清康熙皇帝题。在乾隆皇帝未建辟雍大殿之前,皇帝们都是在彝伦堂讲学,在彝伦堂正中专为皇帝设置了宝座。

彝伦堂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总面积六百多平米,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厅堂式建筑。


http://s5/mw690/001YThVizy7gK9g2R0g34&690

灵台和日晷

彝伦堂前,宽广的平台,称为灵台,也叫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集会和上大课的场所。

灵台东南角上,立有一座石刻日晷,是白天测定时间的仪器。


http://s16/mw690/001YThVizy7gK8Qy5uD2f&690
    国子监祭酒(校长)办公旧址

http://s7/mw690/001YThVizy7gK8SKQom26&690

http://s7/mw690/001YThVizy7gK8V24DAa6&690

http://s11/mw690/001YThVizy7gK8Xc6NAe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