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一)(一些图为游船上行摄)

(2017-11-18 10:24:09)
标签:

皇家园林颐和园

万寿寺和慈禧水道

昆明湖

万寿山佛香阁

西堤六桥等

    万寿寺

    博主曾经多次去过颐和园,都是从颐和园的东门进入,而20155月去颐和园则是第一次从万寿寺开始乘游船经慈禧水道到颐和园的南如意门码头下船,接着走了一段路,又步行途经17孔桥,上了昆明湖的南湖岛,从南湖岛换乘游船游览昆明湖,直到石舫下船,沿长廊游览到东宫门。


http://s7/mw690/001YThVizy7aSSSWwzY86&690

http://s11/mw690/001YThVizy7aSSWYyMyca&690
    在这里乘游船,沿着过去只有慈禧和少数皇亲国戚行游的水道,开始水上游颐和园的行程。


http://s4/mw690/001YThVizy7aST1lK4He3&690
    慈禧水道

据介绍,"慈禧水道"过去是皇家御用河道,是慈禧太后每年夏天去颐和园避暑的必经之路。其"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秀美景色,除清代王室外,尚无平民百姓欣赏过。

从水路游览颐和园可欣赏到乾隆皇帝营造的"东海三仙山"凤凰墩仿瀛洲团城仿方丈、南湖岛仿蓬莱。游船途经"天子四海":凤凰墩仿太湖风光;景明楼仿洞庭湖风光;西堤仿杭州西湖风光;涵虚堂仿昆明池风光。

慈禧水道"四趣":船趣--乘龙舟画舫或慈禧御舟,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桥趣--可欣赏西堤六桥绣漪桥;水趣--可欣赏四海三仙山;景趣--游船穿行于亭台楼阁之间,船在云中走,人在画中游。

水道有清高宗弘历的御制诗所赞的八景:长河泛舟、绣漪画境、龙凤呈祥景明夕照、西堤观桥、玉峰塔影、长虹引练、云外天香。


http://s1/mw690/001YThVizy7aST3rFoA90&690

http://s10/mw690/001YThVizy7aST5EKEx39&690
    颐和园南如意门

    据资料介绍,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清漪园最后建成于1764年,耗白银480多万两。1860年,英法联军攻人北京,清漪园被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此园,并改名颐和园。后屡经变故,到解放前,这座园林已趋萧条。解放后大力修耷,并疏浚了昆明湖,使之焕然一新。

    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据了解,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谐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http://s4/mw690/001YThVizy7aSTffs5Be3&690
    南如意门的游船码头,游客在这里下船上岸。

http://s9/mw690/001YThVizy7aSTh9Hfic8&690
    游客沿着东堤去南湖岛换乘昆明湖的游船。

    据了解,绣漪桥和玉带桥二桥是完全一样的姊妹桥,只是玉带桥处于昆明湖的入水口,而绣漪桥处于昆明湖的出水口。

http://s7/mw690/001YThVizy7aSTq9h4236&690

http://s7/mw690/001YThVizy7aSTuRIDs16&690
    昆明湖的西堤六桥中之一--柳桥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苏堤六桥。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观视野非常开阔并且令人心旷神怡!


http://s4/mw690/001YThVizy7aSTwPrZV73&690
    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和昆明湖西堤上的柳桥

http://s8/mw690/001YThVizy7aSTz9Gu377&690

http://s1/mw690/001YThVizy7aSTBgj2840&690
    西堤上的景明楼和无名桥

http://s11/mw690/001YThVizy7aSTFdU4Wda&690
    景明楼和玉泉山上的玉峰塔

http://s6/mw690/001YThVizy7aSTRkoHr35&690
    高耸在玉泉山顶的玉峰塔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数里秀丽的玉泉山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http://s3/mw690/001YThVizy7aSTUYSFs22&690
    玉泉山上的妙高塔;是不是感觉如遥远浩瀚天空中的飘渺仙境?!

http://s2/mw690/001YThVizy7aSTZx0e5d1&690
    西堤上的练桥(界湖桥,桥亭已不存在)和镜桥?

http://s8/mw690/001YThVizy7aSU1nsUfe7&690
    西堤二桥和玉泉山上的两座塔;
    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的高超手法!

http://s11/mw690/001YThVizy7aSU3ZTm2fa&690
    西堤上的三座桥:练桥、镜桥、玉带桥。

http://s5/mw690/001YThVizy7aSUflIVu64&690
    西堤上的玉带桥,并隐约可见玉泉山上的妙高塔。

http://s16/mw690/001YThVizy7aSUhoF436f&690

http://s16/mw690/001YThVizy7aSUmDUUT4f&690
    西堤上的豳(bin)风桥

http://s11/mw690/001YThVizy7aSUpwEcyba&690
    有幸拍到了昆明湖岸边的彩虹

http://s14/mw690/001YThVizy7aSUsWZhb8d&690

八角亭(廓如亭)

在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八角重檐攒尖顶,有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


http://s9/mw690/001YThVizy7aSUyrfQIc8&690    十七孔桥

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横跨在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十七孔桥是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


http://s10/mw690/001YThVizy7aSUFaxfjf9&690
    南湖岛和万寿山、佛香阁

http://s16/mw690/001YThVizy7aSUH2Gf56f&690

南湖岛

南湖岛风景优美,其面积达16亩,岛上有涵虚堂和龙王庙等古建筑。从岛上高处向外眺望,迷人的湖光山色尽收眼中。


http://s13/mw690/001YThVizy7aSUITbyI1c&690
    南湖岛上的涵虚堂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还有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遗憾的是,这一次由于时间不允许没有去后山

佛香阁和排云殿,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是园内主体建筑物,是帝、后们举行庆典朝会的地方

佛香阁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http://s12/mw690/001YThVizy7aSUTOusbab&690

http://s13/mw690/001YThVizy7aSZEEz6s3c&690

智慧海

智慧海在佛香阁的后面,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樑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http://s2/mw690/001YThVizy7aSZGLhWp71&690

http://s5/mw690/001YThVizy7aSV4qMsc64&690

http://s12/mw690/001YThVizy7aSV8bcE36b&690

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何等赏心悦目!


http://s16/mw690/001YThVizy7aSZO5D4P9f&690
    南望南湖岛

http://s16/mw690/001YThVizy7aSZRF7JR1f&690

http://s8/mw690/001YThVizy7aSZUkk75c7&690

文昌阁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


http://s10/mw690/001YThVizy7aSZWLsX7c9&690
    绿荫掩映中的知春亭,不仔细看都看不到。

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最先得春气,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


http://s9/mw690/001YThVizy7aXQxnsOA48&690
    遥摄文昌阁与知春亭。左边是文昌阁,右边绿荫中的是知春亭。

http://s4/mw690/001YThVizy7aSZZcjOHe3&690

清晏舫

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http://s6/mw690/001YThVizy7aT01PXnfc5&690

http://s13/mw690/001YThVizy7aT04EZJybc&690

http://s5/mw690/001YThVizy7aT06JxL6a4&690
    这位游客好像曾经在博园见过的一位博友!那么巧竟然留在了俺的镜头里!如果这位博友看到此图不乐意可以指出,俺可以删掉。

http://s8/mw690/001YThVizy7aUAg6IXZ87&690
    这是几十年前博主(前)和同学读大学期间在颐和园知春亭旁的湖边合影

http://s10/mw690/001YThVizy7aUxkfYfv59&690
    石舫前合影    

http://s12/mw690/001YThVizy7aUxqsMnV2b&690
    在颐和园八角亭和十七孔桥旁边留个影

http://s13/mw690/001YThVizy7aUxtus0s4c&690
    十七孔桥上,背后的佛香阁已看不太清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