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树旅行_Shoo
树旅行_Sho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04
  • 关注人气: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2012-09-03 20:52:11)
标签:

安徽

黄山

迎客松

五岳

shoo

分类: 精巧江南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安徽·黄山(2012.7.27摄)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蓝天、白云相伴的日子,美好总是不期而遇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这座巨石之山,用伟岸的身躯迎接我们的到来

    黄山,“天下第一奇山”。

    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南部,其精华部分就有150多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原称“黟山”,古代别名岗山。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据此将其改名为“黄山”。

    黄山融五岳于一身,汇天地之大美,是自然造化的奇迹,民间有谚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人说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此行黄山,虽然短暂,却也看到了三绝,实不妄行。

    黄山素有72峰之称,三大主峰:高耸的莲花峰、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相对而立。能得此奇妙的地质奇观,自然历经无数的变迁。在历经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又饱受冰川寝室与自然风化,终成今日的独特的峰林结构。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二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风景名胜。【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蓝天下的巨石,诉说着那些山、海的故事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远处的天都峰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此行因时间关系,未去天都峰,而是直上了最高峰——莲花峰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前往黄山最高峰——莲花峰
    黄山是传统的游览景区,传统的风景好像已经无法达到我的心。经历过大山大水的我们,或许早已不再传统。也或许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与过往的传统say bye。总之,黄山的一些著名景观,在我看来不过是平常罢了。
    反倒是用心的去感受路上的人与事,以美好的心态对待每一刻轻抚过的树木,每一块轻踏过的岩石,和它们的对话,才是美好的。
    我可以看着一片树叶,它是那颗巨大松树的嘴巴,我笑,它也笑,还告诉我过去千百年它看到的有趣的故事。我还听到风儿吹过,它偷偷的告诉我,你的朋友们已经走过了前边那条弯。
    循着山间的弯路前行,你的身影时隐时现,总是些不期而遇是值得欣赏的。就像是左右的一刻身姿怪异的松,就如同前后面容狰狞的石。无论是如何的景象,你都用美好淡然的心情欣赏。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黄山·云海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登顶莲花峰后,云雾升腾,期待的“黄山云海”出现了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这蓝蓝的天,这淡淡的云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山体上的古人石刻,我发现他们总是能很好的表达自然之趣

【关于黄山地区的地质变迁】

    从震旦纪(距今约8亿年)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寒武纪和奥陶纪距今约5.7-4.4亿年的漫长时间里,黄山地区一直处于一片汪洋之中。

    直至距今约4.1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剧烈的地壳运动——晚加里东运动,让黄山地区上升为陆地,海水被迫退去。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第一次露出了海面。但与之前漫长的时间进程相比,这次的稳定只有短暂的5000万年。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再次将海水引来,黄山地区再次沉入海底,这片海洋就是著名的“古扬子海”。

    距今约2亿年的三叠纪末期,具有重要意义的印支运动开始酝酿,强大的力量迫使地壳隆起成为陆地,海水退出了黄山地区,彻底结束了漫长的海侵历史、海相沉积,转而进入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

    时间进入了侏罗纪,强大的燕山运动,频繁的改造着黄山地壳地貌。

    到白垩纪时期,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地下的岩浆沿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在相对薄弱的黄山地区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这些岩浆最终凝结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形成了“地下黄山”。

    在经历一次次的“入侵”,黄山山体的雏形孕育生成。这种独特的黄山岩体,正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当然,在这样强烈的不断上侵过程中,黄山山体也在被抬高,只是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还埋藏在底下,上面依然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层。

    在经历多次间歇抬升后,同时覆盖在岩体之上的沉积层也不断被风化。至约距今5000—6000万年间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沉积层被逐渐侵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标,行程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等花岗岩山峰。

    至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山运动又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范围进一步扩大,黄山也随之隆升。同时,山体经受住了外界的不断剥蚀,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特别是在第四纪时期,黄山地区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由于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花岗岩体上留下众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随后的时间,黄山岩体历经千百万年的自然雕琢,终成了今天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著名的迎客松,不过如此,我是毫无兴致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山体上的摩崖石刻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三大主峰之一:光明顶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奇特的山形,这就是黄山秀美的所在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山上的护栏,也采用黄山花岗岩制成
    这个日子是美好的。但美好的东西总是很短暂,因为人类有一颗贪婪的心。
    我们是乘坐缆车上、下山的,这样的强度对于我没有任何挑战性。不过,这还是我第一次缆车上下山呢。对于我来讲,乘坐缆车就不算爬山,这无非是在山顶走了一遭而已。
    在欣赏了最后一个“主要景点”——妙笔生花后,一日黄山游算是走到了尾声。我们需要继续排起长长的队,等待下山的缆车。
    好吧,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毕竟缆车为我节省了体力,我能更好的欣赏风景。
    谢谢缆车。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妙笔生花”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厚厚的云朵,压在山头,如此美妙的光影
【黄山】天地之美,美在黄山
缆车下山,看到一丛奇妙的“石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