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在闹市的明教寺(12.7.19摄)
明教寺建于古教弩台之上
人们在寺中虔诚的拜
中国信奉佛教,在华夏大地行走,我不断感受着人们对佛祖的依赖。国人将信仰与期望寄托在佛祖面前,那份虔诚的面容总是让人感动。
今日得行明教寺,在感悟逍遥津与教弩台的千古大战之余。又在寺中看俗众的虔诚祈祷,身经千古,美好的祝福却始终是人们追寻的目标。
与古教弩台不远的逍遥津,如今只是一个大花园
古之合肥,立于淝水,淝水有渡口名“逍遥津”。东汉建安二十年,孙权率兵10余万攻合肥而未成,还军之际遭曹操守将张辽突袭。孙权退至逍遥津,可奈津桥被拆,最后乘骏马飞越淝水方才脱线。张辽一战成名,成就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大战。后罗贯中将其演义为“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而名扬天下。
如今,古渡早已无存,空留下一个硕大的公园做成市民的休闲之处。人们将空闲释放于此,悠然过着难耐的夏天。而与逍遥津相隔不远,抑或说本就是一体的古教弩台,如今却是是世人逃脱尘俗的另一净土。
这便是明教寺。
建在高台之上的明教寺
高大的雄狮,镇守也是在期望。想起佛教中的明王,怒相却慈心。
在高台上,看这条繁华的街。
香火旺盛,大雄宝殿。
古寺之内,生灵都无比虔诚。这猫儿也安详的很。
明教寺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初名铁佛寺。唐重修,定名“明教寺”。此后历代修葺,终毁于兵乱。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1937年冬,部分建筑被日军炸毁。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所建。因寺周广植松树,遂成古庐州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
明教寺早在1983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历代高僧辈出,除却最为著名的通圆法师,还有学道、赛陀、精慈、三根、梦东、藏印、妙友等和尚住持,对寺院建设和弘扬佛法均有诸多贡献。
论宗而言,明教寺为西庐寺的下院,属禅宗临济派,之前的祖师谱早已无踪可寻。至通圆驻锡时,寺宇破残不堪,遂立愿重修旧观。通圆浪迹天涯,苦行募化十余年,于光绪十一年(1886年)夙愿终偿。

树上挂着人们美好的寄托。
信众们挑选着,这些能更好寄托愿望的经书。
今日行入古寺,众人虔诚而拜,真是不枉先人一片苦心。
佛法光辉之事,本非常人所能左右,好在今人虔心向佛,以善为美。社会亦是善心所向,人以行善为乐,以施善为悦。存于今世,吾常思身后之事,祈愿吾能善意而行,不施恶于它,以此而弘扬佛法,亦求心之淡然。
明教寺一侧的“西蝴蝶巷”,也是一条充满韵味的胡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