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感受塞外,宣化古城

标签:
宣化张家口古城历史摄影 |
分类: 走晋陕。闯燕赵。 |
宣化·清远楼 (2010.01.17
摄)
镇朔楼又名鼓楼。位于清远楼南200米。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建筑,通高25米,占地面积1052平方米。北面顶层檐下悬挂的长6.6米,高2.4米的“神京屏翰”匾,字苍劲有力,与边框雕刻出姿态各异的龙纹浑然一体,是乾隆御书。楼内置巨大更鼓一面,为报时之用,是宣化城内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苍劲的大字,恢弘的躯体,宣化的城楼都无比巨大,这在其它地方是难以见到的。
有些烟霾的街头,城楼的身姿是这座城市的象征。
朝阳楼是宣化有名的饭店,这是早饭的场景,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传说八国联军进了京,慈禧太后慌忙外逃,途径宣化休息在朝阳楼吃饭,对这里大有赞赏。
清远楼的一角。
清远楼又名钟楼。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为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建筑,外观三层,内实两层,通高25米。楼体造型精巧别致,庄严秀丽,形式美观,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楼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建筑,从外看它有三层,实际上它只有两层。
楼上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铸铜钟一口,重万斤,古时司报昏晓,钟声可传40华里。
五龙壁位于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原宣化师范)院内。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原为弥陀寺中一处艺术建筑,为座山式影壁,坐东向西,砖雕仿木结构,通高5米,宽4.15米。五龙壁除五条巨龙外,另有能独立成画的小型图案61幅,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与五龙图相互衬托,非常壮观。
新建的大新门。依旧高大。从这里可以登山古城墙。
宣化城垣始建于唐。明洪武27年展筑。展筑后城垣基本成正方形,边长6华里。墙高2丈8尺,雉堞高7尺,通高3丈5尺。设七门,门上有城楼,外有瓮城和月城,昌平门外还设有关城。城外挖有隍堑,设有吊桥,后又增角楼、悬楼。古城防设施完备,可谓“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绵延的古城墙,象征古城那过去的辉煌。
墙上还有残雪。有如白色的巨龙匐在那城墙巨龙上。
城内另有一些未经修缮的古城墙。
拱极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两层通高24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与古城墙连为一体,是宣化南城门楼,又称昌平门楼,明代称著耕楼,为重檐歇山顶布瓦小式建筑。
它太大了,大的让人惊讶!
宣化天主堂建成于1904年,曾于1935年进行过一次大修。1944年夏,曾被日本强占为宣化省公署所在地。
异域的风格,给这座古城更添了风采。
宣化府老车站,很难找,需要走到火车站台内。
宣化也有一块九龙壁,当街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