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及心理调适
(2010-10-13 11:00:50)
标签:
教育 |
文章来源:九江学院
第一节
一、心理素质概述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它是在环境的熏陶下,个体经过长期的修养、逐步内化出的一种心理结果。
通常我们说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素质是指人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或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的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二)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
主要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创造力。
(2)意志健全。
意志是实现人的活动目标过程中的心理素质。
意志健全表现为:
(2)意志顽强,能自觉克服前进道路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不实现奋斗目标誓不罢休。
(3)善于冷静、客观地分析情况,处事果断。
(4)自制力好,忍耐性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
3、情绪稳定。
情绪反应适度,积极乐观。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能适时自我调整情绪,正确支配自己的情感与行动,对周围环境和外界刺激做出合适的反应。
4、行为适度。
行为是心理品质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行为适度指行为符合年龄特点,对外界刺激能做出符合社会认可的反应。
5、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个体区别他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统一主要表现是:
(1)性格乐观开朗
(2)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3)同时有积极的价值取向。
(4)人格结构中无明显的冲突与分裂的现象。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在:乐于与人交往,在心理上能够接纳大多数人,积极主动地广交朋友;在与人交往中能够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依赖别人,也不驾驭别人,不卑不亢,言谈举止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直诚实、乐于助人、与人相处和谐愉快,使人有安全感。
二、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1、目标。
2、对择业目标实现过程的影响。
3、对实现择业目标的影响。
(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职业适应与职业成就的影响
1、对职业适应的影响
大学生求职择业完成后将走向新的岗位,由于角色、人际关系、环境的变化,能否适应和处理是这一转折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心理素质良好,就能适应调整心态,把握自我,开放自我,与新的环境保持平衡,尽快适应职业角色,使适应期大大缩短。反之适应期延长,难以适应角色。
2、对职业成就的影响
三、如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掌握知识、开发智力
1、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2、注意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
3、掌握外语知识。
4、掌握计算机技术。
(二)培养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具有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兴趣
(1)充分认识兴趣是爱好的基础
(2)增强兴趣的广度
(3)培养中心兴趣
2、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1)充分认识自身情绪情感的特点
(2)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情绪情感
(3)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培养良好的意志
(1)人的意志行动又有明确的目的性
(2)人的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