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可考虑借鉴日本经验导入“家乡纳税”

(2014-08-19 13:23:16)
标签:

军事

文/蔡成平

  中国若借鉴日本做法,设定转移上限(10%),让远在大城市的人可自愿选择将纳税的一小部分转移给家乡,用于家乡建设,家乡的政府则回送一些土特产、工艺品、车票等,形成良性互动,这其实对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影响非常小,但可加强个人与家乡间的纽带,且有助于改善地域失衡,善莫大焉。


  “家乡纳税”,对中国人而言还很陌生,但在当下日本,这一制度却备受期待瞩目,被视为是激活地方经济、缩小地域差异的重要举措。舆论也普遍认为2014年有望成为日本的“家乡纳税元年”。

  所谓“家乡纳税”,字面理解是指一个人向自己的家乡纳税,实际上的操作方式不是纳税、而是捐款。这种为家乡做贡献的捐款,日本政府给予抵税等优惠,通常的抵消纳税额度为捐款额减2000日元。

  举例而言,假设老家是福井县的渡边现在在东京工作,每年缴税总额为50万日元。他如果利用“家乡纳税”制度,向家乡捐款4万日元,相应地就可以少缴税3.8万日元。


  “家乡纳税”的若干好处

  不难发现,捐款人的支付负担增加了2000日元,之所以还会利用“家乡纳税”制度,是因为存在诸多好处。

  首先,就是身在外地却能援助家乡。在东京工作的渡边,利用“家乡纳税”制度,就可以将自己缴纳的税以捐款的形式部分转移给了家乡。

  其次,往往可以领到回礼。支付负担虽然增加了2000日元,但家乡的政府或自治体为了弥补捐款人的这一损失,也为了鼓励更多人捐款,往往都会给捐款人寄去家乡特产、交通券、住宿券、地方工艺品等作为回礼。

  比如,渡边向家乡福井县捐款后,福井县的地方政府可能会给他寄去家乡的大米、生鲜蔬菜、回家乡车票等等,回礼的价值往往要高于2000日元。

  第三,可以指定捐款用途。目前几乎所有的日本地方政府或自治体都会开列若干款项用途,以供捐款者选择,捐款者也可以另外指定。

  比如,福井县的政府可能会在捐款主页上开列捐款将用于修建xx小学、xx道路、xx医院、开展xx环保活动等,若渡边想支持援助修建xx小学,那就可以相应地将捐款投给修建小学。

  第四,“家乡”的界定是广义的,非出生地、原籍地亦可,也可以对多个地方进行捐款

  比如,渡边的家乡(出生地或原籍地)虽然是福井县,但他更想捐款援助广岛县的某一项目,或者仅仅是单纯地更想得到广岛县的某一回礼,那就可以将钱捐给广岛县,享受同样的免税优惠。


  “家乡纳税”旨在缩小地域差距

  这样的“家乡纳税”制度,其出发点是为了消除地方差距。日本虽然没有中国那样严重的城乡二元化,但也存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人口高度饱和(仅东京圈人口就占日本总人口的约27%),地方却出现“过疏化”、“空巢”等现象。

  地方花费成本培养青少年,但他们长大后往往都纷纷流向东京等大城市,在那里工作并向那里缴税。打个不甚恰当的比喻,这如同是种麦子,地方辛辛苦苦地浇水、施肥,眼看着麦子熟了却被大城市割去了。

  对此,日本最具影响的经济报纸《日本经济新闻》2006年3月16日提出“地方税制修正案”,引发政界关注;同年10月,福井县知事西川一诚在《日本经济新闻》上提出“向家乡捐款可以抵税”的构想,立刻引发舆论热议。

  2007年5月,时任总务大臣(目前担任安倍内阁官房长官)的菅义伟明确表态“要让想对家乡报恩的人实现心愿”,将考虑制定类似政策,以解决地区间财政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同年6月组织成立“家乡纳税”研究会进行论证。


  是否违反纳税原则?

  不过,“家乡纳税”设想最初遭遇了不小的阻力,因为这触动了发达地区政府的利益,而且存在违背纳税最基本原则——“受益原则”的嫌疑。

  在2007年5月召开的日本全国知事会议上,47个都道府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中的东京都、神奈川县、大阪府、爱知县等知事明确反对,这四个地方分别拥有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等四大城市。

  尤其是当时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猛烈抨击道:“什么才算家乡?这是个人的情感问题。而住民税是接受行政服务的人应该支付的税收。所谓‘家乡纳税’政策是对东京非常粗暴的掠夺。”

  应当说,石原慎太郎的这一反驳不无道理,因为纳税的基本原则就是“受益原则”。既然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生活,享受其优于地方的行政服务和环境,那实际上是为此买单的纳税,被人为转移,是否合适?

  “家乡纳税”研究会经过反复论证,在2007年10月也得出结论认为直接向原籍地的家乡“纳税”,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碍。最终想出来的替代方法就是借鉴个人所得税制度中的捐款抵税方式。

  而且,可享受抵税优惠的捐款额被限定在纳税总额的10%以内。比如假定渡边每年纳税总额为50万日元,那么其5万日元以内的捐款享受免税优惠,最大免税额为4.8万日元。

  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虽然“家乡纳税”不得不采取迂回的捐款方式,而且有额度限制,但一旦普及开来,对改善地区财政悬殊、地区差异应该说还是裨益颇大。


  中国是否可以借鉴?

  毫无疑问,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地区不平衡更为严重。北上广自不待言,整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人才,中西部地区则出现“空巢”迹象,财政税收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同一地区,城镇之间也存在二元差异。

  《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今中外、四海之内,内心怀有桑梓故乡情恐怕是基本的人性使然。中日税制虽存在不同,但是否应该借鉴日本“家乡纳税”的做法,给那些在大城市打工、工作的人以反哺家乡的机会?倘能如此,善莫大焉。


  (本文作者介绍:蔡成平,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微博的冲击》(日文共著)、《超越中日对立的发信力》(日文共著)等。)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更多阅读请点击新浪财经-蔡成平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