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11月末的一篇充满调侃味道的专栏《日本也应聘外国人担任央行行长》,正在日本持续发酵。在霞关(日本中央省厅所在地)、永田町(日本国会所在地),“安倍会任命外国人出任央行行长吗?”正成为热门的饭后谈资,当然他们和戴维•皮林一样,语调中不乏调侃。
然而,日本媒体显然“认真”了起来。日本最重要的经济报纸《日本经济新闻》27日刊文向安倍晋三提出三条建议,其中之一便是“可考虑让外国人出任央行行长”。其他的如《現代Business》则直接呼吁“要向英国学习,全球公募央行行长”。
那么, 这是否有可能呢?从法律定位上讲,创建于1881年的日本央行自1998年起就已实现了独立,成为非政府机构的独立认证法人,日本央行法也规定,“在日本国会众参两院同意的前提下,内阁可任命央行行长”,对国籍并无任何限定。
安倍一直心怀不满的现任行长白川方明将在4月份后任期届满,历史给了安倍对央行高层实施大换血的机会。安倍强调将起用与他政策理念一致的人接替,即只有那些敢于实施大胆的金融政策,不惜通过无限的量化宽松来推动通胀的人才符合其心意。
出身芝加哥大学的白川方明则被视为是“稳健派”,他坚持认为,货币政策在应对持续通缩方面作用有限,无限量印钱投入到银行体系或购买政府债务将把日本拉入金融危机。近日,他又严正地指出,“日元贬值即意味着美元、欧元升值,欧美不会坐视日元持续贬值。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国,日本若短期内纵容本币大幅贬值,势必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紊乱,甚至可能会挑起新一轮货币战争”。
这显然与安倍的理念南辕北辙。仅就政策理念而言,或许欧美背景的人士更符合安倍口味。他在大选时就频频引述克鲁格曼的观点来佐证其举措,克鲁格曼曾言辞激烈地称,日本需要“杀死”(kill)白川方明。
安倍最器重的金融智囊则是耶鲁大学教授滨田宏一,滨田是白川方明东京大学时期的经济学恩师,但师徒二人在理念上截然不同。滨田批评白川方明只知“死守原则,不会弹性运用政治判断”,并称若对白川担任央行行长的表现打分的话,只能在A-C的等级中拿到“C”等分数。
但是,从日本目前的情况来看,任命外国人出任行长显然存在操作上的不可能。要把“理论可能”转换为现实,面临重重困难。
首先,央行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机构,几乎所有国家的央行都存在封闭倾向,任命外国人出任本国行长非常罕见,即使是此次“破天荒”的英国央行,也是300多年英国央行历史上的头一遭。日本央行的封闭倾向则更强,笔者接触的多位经济学界人士都形容日本央行是“固若金汤的小王国”。日本央行法没有对国籍做限定,并不意味着央行姿态开放,而仅仅是因为在制定央行法时,外国人出任行长乃“想定外事项”,压根就没预想过。
其次,央行行长出席国会答辩,就其实施的金融政策接受议员质询,并做出简明易懂的解释,在民主体制下是司空见惯的事。英国和加拿大同属英联邦,且同为英语圈国家,至少不存在语言障碍。不妨设想下,一位不精通日语的外籍行长,在日本国会上进行答辩时,日本的国会议员及国民会是什么表情吧。
戴维•皮林调侃,英国政府任命加拿大人马克•卡尼(Mark Carney)担任央行行长的大胆决定,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这是为了让未能成功接任行长职位的副行长保罗•塔克(Paul Tucker)成为日本央行下任行长,塔克正在等着呢。但看下日本国内吧,这里也有一堆人在等着呢,如小泉纯一郎的经济智囊竹中平藏、东京大学教授伊藤隆敏、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岩田规久、日本央行前副行长岩田一政、亚洲开发银行现任行长黑田东彦等,他们在政策理念上与安倍几乎完全一致。
从目前情况来看,塔克要是非央行行长不做的话,恐怕只能暂时等着了,不挑剔的话,或许有望出任日本央行或安倍经济顾问——这样的角色,正是现在安倍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