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跃博士金色摇篮咬手指育儿 |
分类: 程跃观点 |
宝宝的吃手分两种情况,一是偶尔吃手,一是习惯性吃手甚至顽固性吃手。
偶尔吃手,是多数宝宝在婴儿早期,也就是口唇期的普遍行为,属于口唇探索。在这个时期,宝宝拿到什么东西都想往嘴里放,不管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绝大多数孩子会自然渡过这个时期,进入手的探索期。极少量的孩子没能很好地度过这个时期,转为习惯性吃手或顽固性吃手。主要的原因是吃手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成为一种不自觉的下意识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极其顽固,很难纠正。
它带来的恶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吃手越加严重,最终导致大拇指脱皮、指甲和手指均变形,甚至会出现肿胀、感染的情况。吃手往往还伴随着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顽固性吃手实际上是一种不断自我强化了的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形成非常顽固难以改变或纠正。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清醒还是入眠,总是下意识地将手放在口里进行吸吮。
因此,家长首先是要及早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以预防主为。当发现六个月以内的孩子开始经常吃手时,一定要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强化成一种顽固性的条件反射。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可以忽视不管,看成正常现象,更不能像少数专家或家长所说的:“小婴儿吃手有一定的好处”,只要“把他的小手洗干净吃吃没关系”。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想办法避免他经常吃手,可以转移注意力,拿东西给他玩,解放出小手,当孩子将吃手变成一种自我安慰的时候,可以使用替代法,将小手拿出在嘴里放入一个安抚奶嘴,并转移他的注意力。
在白天清醒时,遇上这样的问题尽量采取“语言转移,动作制止”的办法,千万不要又是动嘴,又是动手。这样会更加强化他的行为,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为,一旦形成较顽固的吃手行为,则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它会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成瘾状态,这时一旦剥夺,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让孩子感到不安、焦虑,正因为这样,吃手才难以纠正。
宝宝一岁了还咬手指,这说明已经成为一种较顽固的条件反射行为。所谓条件反射是指当孩子一遇上某些特定的状态或情况,如入睡,便会不自觉地吃手。
目前,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特殊的好办法,临床上可以用不良刺激来消除这种条件反射。比方说夜里一旦孩子吃手立刻给孩子一个恶性刺激,如微电击小手,或针刺小手,创设一个新的条件反射,让他感到不良的体验与吃手有关,从而放弃吃手。家长常可使用的方法是在宝宝经常吸吮的手指头上抹黄连素等无毒的苦味剂,或缠上纱布,让宝宝吸吮时产生厌恶感,减少或消除这种不良行为。但据我的经验效果常常不明显。
当然在家庭环境中,掌握这样的技术比较困难,因此只能采取父母可以用的方法,耐心处理,其中有些原则应当注意。由于习惯性的吃手往往是一种时间的排解和安慰,白天常常发生在无事可做时,夜间则发生在入睡时间较长、入睡不深时。
因此,对症而言,首先是,更丰富地安排宝宝的活动,让宝宝无暇顾及吃手。宝宝是智慧生命,喜欢智慧活动,当宝宝的智慧活动充分时,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是一种积极的转移法。不要等宝宝吃手后再转宝宝的注意力。平时,要尽可能地多倍孩子玩,让他感到放松、快乐,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减少焦虑。
其次,入睡前不要让宝宝在小床上停留的时间太久,以免他感到很无聊而把手放进口中吸吮。
再次,在宝宝吸吮时,使用安抚奶嘴,帮助远离手指。
最后,改善睡眠质量。宝宝一岁了,应当到了学走路的年龄。你可以通过加大运动来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减少吸吮动作。做法是,在吃完晚饭一段时间后,往往是入睡前加大宝宝的运动量,使他真正疲劳,也可以是白天去户外活动如爬山游玩等,尽量不要提前让孩子上床,放在床上哄着入睡,而是想办法拖延时间,使他可以上床就睡,或没上床就睡了,这样尽量减少入睡时的主动吸吮,并通过深度睡眠而改善吸吮情况。
一旦家长决定进行纠正,一定要注意,一个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一段时间,一个条件反射的消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纠正一旦开始,家长至少要坚持一周到十天的连续纠正,否则效果不好。
如果情况严重需要请医生帮帮忙。
亲爱的博友,您是0-6岁孩子的家长吗?您在育儿中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吗?经验愿与您分享;如果有困惑可给我留言,愿所有的宝宝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可以登录七彩摇篮网,解决早教中的各种问题http://www.7caiyaolan.com/
程跃 医学学士、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著名儿童发展专家。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董事长、总裁,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博士创办婴幼园的“第一人”,“中国学历最高的孩子王”。目前金色摇篮旗下在全国已拥有近百所高端连锁婴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