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性皮炎:一个敏感与酒糟的「别称」?
标签:
自我修复激素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糖皮质激素敏感 |
分类: 酒糟、敏感、玫瑰痤疮与脂溢性 |
台湾陌生,海外常见
肌肤监测十多年,常听海外朋友问起「激素性皮炎」。这名词对台湾医师略略罕见,原因是台湾人对类固醇的莫名恐惧,间接抑制了类固醇滥用。
激素性皮炎也称激皮(症)或糖肌皮(症),更正式说法是激素依赖性皮炎;台湾则称类固醇皮肤炎。某个意义上,也通用类固醇禁断症候群(steroid withdraw syndrome)。表面上看,主要诱因是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药膏的长期不当使用;更可能的起因则是合法或非法添加类固醇/激素效果的保养品。
这里面故事就多了,先从台湾经验说起。
40岁以上民众一定记得「阿嬷梳妆台上只有百雀灵或妮维雅」。随着1970年经济起飞,或因收入增高,更因露得清一类的上架品牌出现(还记得那包小小的,触感像洗衣粉的耐斯洗发粉吗?),民众原先消费不起的保养品开始「变得便宜」,用量也增大;「美白保养品含汞」渐渐成为隐患。于是卫生署在1974年禁用汞盐。接着开放出国观光,日本的肤润康(フルコート, FLUCORT)药膏成为阿公阿嬷的抢购神药。很快地,「别滥用美国仙丹」又引起了所有人警觉。
总而言之,台湾确实曾类固醇皮肤炎的发作潮。幸好政府管制速度跟得上稳健成长的国民收入,「还来不及入坑太深,市面上的保养品就『稍稍干净了』」。
微信朋友圈的面膜疯
近年来,由于社交媒体直销/传销商业竞争参差而激烈,许多紊乱且刻意误导的知识使保养品滥用成为事实。例如「素颜无妆不符合社交礼仪」与「某女星是面膜控,一天狂敷面膜八次」、「估计台湾每年敷掉8千万至1亿5千万片面膜」;结果就是「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医疗现状。
从网络与现场追踪所谓「激皮患者」的50倍皮肤镜图像变化,大概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特征:
1.表皮的薄脆(美容业者用词)估计源自角质增生障碍。
2.随着角质结构不良,以及腺管开口堵塞、角质不均匀囤积等,可以推论皮肤屏障功能已经受损。
3.既然屏障功能受损,后续的过度干燥、搔痒、灼热与或继发表皮发疹,真皮发红发炎、毛细血管增生;最终出现敏感、粉刺痘痘甚至色素、黑斑沉淀等皮肤发炎表现,就不令人讶异了。
类固醇皮肤炎与肌戒毒
类固醇皮肤炎之所以出现「激素依赖现象」,从肌戒毒的「剂量累积效应」、「戒断反弹效应」与「剂量累积效应消失」三个现象可以解释:
首先是剂量累积效应。皮肤表面本来就是个各种细菌与酵母菌等共生的大丛林,称为常在菌落或正常菌丛(normal flora)。错误的抑制或鼓励;例如滥用阴道清洁液或类固醇会破坏正常菌落平衡,造成某些细菌过度增生,引起病态反应。
从肌戒毒观察抗敏、抗痘甚至美白产品的使用经验:皮肤初用这些产品就像初用类固醇一样「效果明显而迅速」;然而持续使用类固醇,被压制的免疫反应导致常在或非常在菌落的异常增生,与降低个体对某些(化学)刺激物的警觉机会。患者因为症状减轻或消失,轻忽地以为这些刺激物是安全的,从而持续大量给予。更多的给予引发更多刺激反应,更多刺激反应又促使患者更大量、频繁使用抗敏或类固醇......这就是依赖上瘾现象;或称剂量累积效应。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
随着剂量累增的螺旋式恶性循环,最终可能是「再多类固醇也压不住」,也可能用量愈大使得患者担忧而自行停用;无论如何,过量的细菌或刺激物再也不受压制。
极量造成强烈免疫反弹,出现丘疹、脓泡、红肿、刺痒、灼痛、紧绷甚至裂开等现象。患者因此觉得过敏症状再现而且更严重,这就是类固醇禁断或激素反弹的「反弹」、「再现」二字来源。
肌戒毒观察到脸部剧烈红肿、组织液渗出,患者感觉相当灼热的「西红柿反弹」。从学理上探讨,很可能就是这些过度的细菌、真菌和刺激物诱发重大真皮炎症:发炎过程中白血球与各种细胞素(cytokines)引起免疫系统的剧烈反应,组织充血、水肿甚至毛细血管破裂,因此明显肿胀与渗出组织液。加上表皮损伤、薄脆干硬且毛孔、汗腺堵塞,皮肤蒸发散热功能不足,患者当然也有剧烈灼热感觉。
禁断一段时间后,由于这些刺激物的外泄,皮肤发炎反应渐渐缓和下来。此时如果患者不明究理,觉得反弹症状难以忍受;为了快速「治疗」这些症状而再度使用类固醇药膏或原有的抗敏、控痘产品,就会发现「皮肤又回到一点点药膏就很有效」的原始状态。
这种上瘾或剂量迭加消失的现象,往往就使他重新回到「再度使用è再度累加è再度失效è再度反弹è再度缓解è再度使用……」的恶性循环中。
盲目的粉,就会盲目的黑
从这三个现象,补充这些年肌戒毒对反弹症状的实战观察:
首先,网络上偶而看到反对肌戒毒的论述,究其所以,都是从道听涂说开始自我肌戒,遇到首次痘痘就心慌意乱,弃械投降后又发现抗痘药膏很有用……浑然忘却「就是因为抗痘药膏渐渐无效,才开始尝试戒断」。
对于这些朋友,我们衷心地建议:重新搞懂整个理论,买一个居家的50倍皮肤镜,真正睁开眼睛监测自己的皮肤变化。
其次,随着禁断造成的反弹趋缓,患者原有敏感表现也改善许多。此时回头使用错误产品,几年内也不至于快速饱和。换句话说,「肿过、痘过之后,即便再犯错误,也有几年的平安岁月」。
虽说相对平安期间还会感到些许敏感、此起彼落的粉刺;没有决心的患者面对噩梦难熬的反弹过程,往往选择安逸的老路。直到几年后药膏或产品再度失效,黑斑、干燥与刺痒再度明显,再度求医无门的时候,也许才有另一次觉悟的机会。
“Doctor Shopping” 是错的
讲完类固醇依赖与禁断的过程,最后来谈一谈它的治疗难度。类固醇依赖皮肤炎与一般的脸部湿疹(面部皮炎)如此相似;因此四处求诊、频换医师的患者往往得到「压制皮肤发炎」的治疗——医师未必知道新患者使用类固醇、非类固醇甚至杀螨药膏等多重治疗都无效。
加上频换医师造成鉴别困难与信任、沟通不良,患者当然不愿意忍受禁断反弹的辛苦。「久治不愈」、「医师都说不会好」的绝望往往导致患者更密集、频繁地试用新药物、新产品;结果就是更多剂量累积,更严重的慢性发炎。
肌肤监测10多年,我们发现这些患者或被诊断为敏感肌、酒糟肌,或青春痘伴随皮肤湿疹、脂漏脂溢……类固醇依赖性皮肤炎反倒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诊断。虽然这些诊断的治疗各异,但「继续压制病因」的思路是一致的。万一更多「治疗」导致更重的屏障破坏,更重的屏障破坏又导致保护不足、加重真皮发炎……恶性循环显然不是不可能的。
“14天不洗脸”是对的
从持续追踪中,我们提出「14天不洗脸」的初步呼吁,就是因为这些类固醇依赖皮肤炎(酒糟?敏感?脂漏?)的治疗,必须细致考虑皮肤屏障的修复(休养)。从休养到自我修复,细胞需要的时间少则半年,往往3到5年——各位别忘了,细胞有一定的生长速度;「无论是皇家还是乞儿;生一个孩子就是要9个半月」。只有耐心等候皮肤自我修复,理解高高低低波动是必然的,愿意给予皮肤养护的机会,你的敏感才有机会趋于痊愈。
最后,补充二个相关问题:
1.我一直很谨慎,不敢使用类固醇药膏。为什么还会得到这样的依赖性皮肤炎?
虽然这疾病主要使用「类固醇」三个字;但是监测发现例如控油、抗敏、褪红……等宣称,都可能有类似的免疫反应抑制能力(所以才能「抗敏」啊)。「过量就是伤害」既然是不争的科学事实,大量使用这些保养品当然也可能导致敏感现象。
多嘴一句:与其莫名其妙担忧类固醇滥用,不如修正自己的看诊行为。医师常常劝患者「请固定求诊,别到处看医师(doctor shopping)」,主要就是担心患者药物总量掌控不易。只有固定看一位医师,他才知道您的使用总量。
2.「我都用了1年多了,如果它有问题,为什么以前没事?」以及「我朋友跟我一起用,为什么他没事?」
这个问题对于老戒友来说很容易理解:首先,剂量是累积来的;必须积累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效果与风险。其次,剂量的积累与代谢能力有关。相对于受损的敏感肌,健康皮肤的耐受力与代谢力都不一样,当然可能出现「他没事,你很肿」的不同反应。
还是听不懂?请试着把这两题替换成「我都喝10多年了,如果高粱酒伤肝,为什么以前没事?」以及「末期肝硬化的朋友跟我一起拚酒,为什么他没办法活着离开酒席?」
我不反对使用保养品!我唯1的关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对「盲目地使用保养品」、「盲目地执行医学美容」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
使用前后比对,是为了证明短期安全。使用前与长期后比对,是为了证明长期安全。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与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资料」的核心价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
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真正保护皮肤与身体的健康!(「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这个blog,发现「看不懂文章内容」。这是因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顺序不一。拜托您买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籍(肌戒毒:14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然后听听录音档。理解真正真理之后您就会发现: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就是您保护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
网络会员注册请按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注册请按这里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的医学证据非常有把握,还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协助建立相关肌肤监测原则。
至于买书……
补充阅读:
酒糟?玫瑰痤疮?敏感?绝对改善,可望痊愈!=微博答客问2011073001
!必看!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必看!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14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科学地谈「正确洗脸」=武汉大学「中外女性健康;美妆学院派」邀稿
敏感性肌肤的产品使用问题=又干、又油、又粉刺、又脓痘、又敏感、又发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