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痘的幕后……凶险!?= 《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标签:
酒糟敏感痘印青春痘挤痘 |
分类: 青春痘、痘疤与痘斑 |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1).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为学术示意沟通,我从互联网抓了一些图片,版权为原图者所有。)
前言:
宋医师您好!谢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约稿。
美国皮肤专科医师(以下简称「皮专医师」)桑德拉·李(Sandra Lee)的挤痘视频最近爆红,据说让很多人都看出了快感。
不过我在看视频的时候老有一种感觉,感觉挤痘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似乎有几样简单的工具,搭配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完成?
但事实上恐怕不是这样!
我想这其中的力度、手法、消毒等等肯定都是有讲究的!
所以想请您给一些文字,主题就是「挤痘并不像你看上去的那么easy」以及「挤痘误区」,来提醒大家。
大概内容希望能有:
1.
2.
希望通过您的文字让大家了解到,挤痘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动手」的,必要的时候应当求助专业人员。文字3000字左右,能有图片最佳。盼稿件能在4月1日前给我。多谢,辛苦!
祝好
什么是痘痘?
「青春痘」这题目不小,但是受限于3000个字,所以还是要言简意赅地讲。
对民众来说,青春痘只分成「小颗」跟「大颗」。
学术分类则从最轻微的微粉刺、黑头/白头粉刺、发炎粉刺、脓疱痘、囊肿痘直到群聚潜痘坑。最凶狠的还有伴随发烧的恶性痘(Acne fulminans)。后续疤痕问题至少有轻红痘印、褐黑色斑、凹陷痘疤、微凸肉芽、疤痕结节甚至蟹足肿增生……
知道这许多知识后,各位必然理解「挤痘痘要选时辰、看风水」的道理了……
为什么要挤痘痘?
一般单纯或小发炎粉刺,只要不过度化脓,皮专医师并不建议「挤痘」。
不建议的理由很简单:单纯的毛孔堵塞,只要经过一段时间(自然)排除,局部几乎不留下痘斑,遑论痘疤。万一患者挤痘过程手法太粗鲁、器械不干净、事后衣物污染……,这许多因素造成局部化脓甚至更大范围感染,还可能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医疗上,除非有明显证据支持,「不动」必然比「躁动」安全许多。
囊肿型的大痘也许必须挤。「必须」的理由也容易理解:人体对细菌感染的自救依靠着白血球与免疫蛋白;如果脓疮过大,白血球或免疫物质不易渗入,确实可能导致愈合困难,甚至是感染的逐渐蔓延……
听不懂?我换成白话文说吧:如果一个城市只有1万人,任何叛变的个人都很容易被警察发现,不容易酿成重大伤害。但是一个数千万甚至上亿人口的巨大都会,警察就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破坏分子。
一般认为每立方公分细胞数量是10的9次方,也就是1亿个细胞。
您可以想象一个1公分大小的脓痘,单纯依靠白血球、免疫蛋白与口服药物的逐渐渗入,疗效当然很难掌握。这时候最合理的思维就是「挤去脓疮,减少细菌总量,帮助皮肤快速镇定,逐渐自我修复」 (图一)。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2).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是的,比较大的脓疮在成熟化脓状态下,皮专医师考虑正确手法挤去,以加速皮肤自我修复。
谈谈正确的「手法」
脓痘与相关发炎大约像这样(图二):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3).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错误压入内包的表皮、细菌与皮脂、白血球……等等大量发炎物质及废物,充斥、挤压在一个狭小的局限空间。
如前所述,这样的体积将导致白血球与药物渗入困难,最终造成治疗障碍。正确适度地挤痘可以清除脓疮,并减少细菌总量。所谓「正确」,就是「尽可能地挤掉脓疮,不可以因此造成局部组织更多伤害」。
皮专医师训练过程中,前辈医师都会教导正确的挤痘手法。「正确」这两个字,除了外科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还有真正挤压过程的考虑。
我们来看看挤痘的正确原则:
1.
伤口除了增加细菌感染机会,过度的挤压伤害、皮下出血也使得青春痘的色素沉淀变得更严重。
因此「减小伤口严重程度、数量与大小」是最基础的考虑。
「在肌肤监测下,使用安全食用油泡软粉刺,轻微摇动按摩使之排出」其实是长久临床经验下的最佳考虑(图三)。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4).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这样的手法避开了挤压造成皮下出血(图四)。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5).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虽然传统皮肤医学告诉我们,任何皮下出血最终会被吸收。然而实际的肌肤监测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皮下瘀青有机会长久存在。世俗所说的「老痘印」或「老痘斑」,甚至是「痘疤」,往往跟挤压后的陈旧瘀青相关。
为了避免留下很丑的疤痕,「无菌且无伤害挑除」一定是脓疮排除的首选。
2.
详细手法如(图五)右侧,以避免产生内部破裂的结缔组织发炎悲剧(或称:「蜂窝组织炎」)为最重要考虑。
一般民众看到小孔内的堵塞,下意识会在小孔近边用力挤压,以为最大程度地缩小挤压区域范围可以控制伤害。事实上已发炎的囊肿外壁(包膜)非常脆弱,如以(图五)左侧的错误挤压方式导致脓泡向内破溃,细菌、脓污……等许多肮脏物质因此侵犯到组织更深部,结果是更强烈甚至不可避免的发炎,与后续疤痕增生。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6).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全力避免「内溃」是皮肤科医师挤痘的核心指导原则。
自行挤痘的四大危险
谈完「医师专用」的安全手法,我们来谈谈「民众居家挤痘」的四个主要风险考虑。
我特别到Youtube看了几个「爆红的Dr. Sandra Lee挤痘」……呃,以一个每天处理囊肿粉刺的皮专医师看来,这些videos确实符合「很爽、很纾压、看出了快感」的视觉观感,一百多万人次的订阅纪录……这个……我真的可以理解!
(请凝神静气看(图六),然后……释放您心中的纾压冲动?)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7).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但是肌肤监测的经验告诉我,人类「挤压=纾压」的天性,实际运用上很可能导致几个风险:
1.
微整形盛行后,「危险三角(dangerous triangle)」这名词更为人周知(图七)。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60425%20(8).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所谓的脸部危险三角区域,除了传统认知的「眉间与两嘴角形成的正三角」;印堂区域(两眉到鼻尖的倒三角)也是个明显危险区域。
这些区域的特色是血管丰厚,而且距离脑、眼内部血管很近。青春痘或其它脓疮如果破溃于此,很容易就会导致脑部继发性感染。因此脸部中间区域的青春痘,一定要避免错误的挤压,更何况是患者自行挤压。
2.
前面的(图五)提过,无论囊肿大小,只要正在发炎,该粉刺或青春痘的内部包膜一定相对脆弱。这时再加上错误挤压方式,将这些发炎的脓污硬生生压入血管丰厚的周围真皮组织,局部结缔组织发炎恐怕是免不了的。结果可能就是更深的凹洞与更严重、广范围的疤痕。
如果运气再差一些,污秽的脓血进入了更深层的皮下脂肪区域,轻则周边脂肪发炎,重则随着血流四散,出现大范围的细菌感染,甚至是全身性的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也并非不可能。
3.
说到「造成伤口」,再笨的人也会考虑无菌观念。
是的,现代人对于「避免细菌感染」确实有基本理解,但是真正的「无菌操作」远比各位想象的复杂多了。
首先是空间的无菌。
各位可能注意到了,即便是「挤痘痘」这么简单的事,医院多半都会特别空出一个诊间(甚至是「门诊手术室」),目的就是尽可能在比较干净的空间,尽量避开无心的污染可能。
各位自行在家挤痘痘,讲究的就在书桌前;门诊经验也不乏听说浴室镜前(同时也是厕所呀)、饭桌(油腻呀)、鞋柜镜前(味道……)甚至边走边挤(迎面吹来的……PM2.5?)。各位这么随兴,挤完之后又随便找张卫生纸(擦过鼻涕的?),这样的感染机率怎么可能不高呢?
如果再细谈手法。从清洁剂洗手、酒精消毒手部(大约不到「手术室刷手消毒」的繁复),戴上消毒手套,(酒精)消毒消毒患者局部皮肤、高压蒸气或紫外线消毒过的无菌器械、无菌纱布、正确的挤压手法(避免内破)、正确且完整挖取残余包囊(包囊!)、也许必要的伤口缝合、局部再度杀菌或抗菌药膏涂抹(挤出来的脓血是污秽的,必须再度消毒!)到最终的局部包扎……这十多个程序下来,我还没提醒「请佩戴外科手术口罩,以避免与患者沟通时飞沫溅入伤口」呢?
啥?您挤痘痘的时候,旁边还有苍蝇嗡嗡地飞来飞去?
4.
身为台湾非常受尊敬且受欢迎的皮肤科普作者,我一向奉行「讲清楚但不恐吓读者」的道德原则。但是「自己挤痘痘」这件事,基本上只要讲清楚就接近于恐吓了……
如果各位仔细看网络上所有的挤痘痘影音视频,对于「把整个残余包囊挖出来」一定不陌生。
如同前言所说,皮专医师考虑以正确手法挤压,必然都是比较大型的囊肿痘痘了。这些囊肿有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结构渐渐倾向表皮囊肿(又称「粉瘤」),腺体堵塞部位往往伴随着部份角质细胞构成的包囊。
很拗口吗?简单地说,就是大型的囊肿型青春痘往往有个角质细胞结构的外鞘。除了干燥皮脂之外,源源不绝的新生角质也是这些较大型粉刺的主要内容物。
如果医师只是挤掉粉刺内容物,没有清除残余包囊,后者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再产生更多角质废料,使粉刺重新发炎肿胀。
一次又一次的发炎肿胀,最终还是个破溃的、难以收拾的疤痕结局。所以医师一定要同时处理包囊。
从各种网络影音视频(如https:///watch?v=LTDuPY-mPew),各位可以发现「挖出包囊」根本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必须完整挖除包囊,又不能造成太深的后续疤痕。即便各位非常勇敢地坚持居家自行挤压,我相信「无菌、低伤害地清除包囊」这件事,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高难高危任务。
别挤出疤痕来呀!
身为资深皮肤专科医师,一生挤过难以计数、令人感到快感(恶心?)的喷脓、爆粉、溢血……等各种青春痘,我完全可以理解各位看到(男朋友脸上)痘痘「必欲挤之而后快」的冲动。
跟各位解释过「为什么医师必须挤掉某些青春痘?」、「应该如何正确的挤压青春痘?」还有「挤痘有哪些感染与美容上的风险?」,我希望各位真正聚焦在「谁,才有能力安全的挤去您的痘痘?谁,才能真正保障您的健康与美丽?」这个议题上。
是的。某些青春痘应该挤,必须挤了才能真正痊愈。但是动手挤痘的人,必须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医师……
忽略安全的一时快感,恐怕带给您后续无穷尽的美丽遗憾呀……
我不反对使用保养品!我唯一的关心就是健康!因此我反对「盲目地使用保养品」、「盲目地执行医学美容」
根据科学逻辑,要确定保养品或治疗的安全,应该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做纪录;而且必须长期监测,反复比对。
使用前后比对,是为了证明短期安全。使用前与长期后比对,是为了证明长期安全。这就是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与为什么护肤品「长期使用有危险」?=谈「实验室数据」与「长期追踪PMS资料」的核心价值。
如果呆呆地相信单次监测的「证据」,就会出现「使用类固醇的褪红效果很好,应该长期使用」这么愚蠢的事!
保养品与医美治疗长期使用、大量使用,对身体健康影响深远。只有真正长期监测,才能确保长期剂量安全,真正保护皮肤与身体的健康!(「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如果您初次看到这个blog,发现「看不懂文章内容」。这是因为作者能力不足,文章悟道的顺序不一。拜托您买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籍(肌戒毒:14天不洗脸的真正医学美容);也可以先看「肌戒毒」整体概念:电视专访,然后听听录音档。理解真正真理之后您就会发现:
因为医美措施而敏感、痘痘,甚至酒糟/玫瑰痤疮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错误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是必然的!
任何伤害出现的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一定有改善!
正确实施并遵守肌肤监测的指导,就是您保护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证据!如果您同意上述理念,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
网络会员注册请按这理
Google Feedburner RSS注册请按这里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的医学证据非常有把握,还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协助建立相关肌肤监测原则。
至于买书……
补充阅读:
酒糟?玫瑰痤疮?敏感?绝对改善,可望痊愈!=微博答客问2011073001
!必看!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必看!
敏感/酒糟肌肤的自我疗护——谈「十四天不洗脸」的自然医学学理猜想
科学地谈「正确洗脸」=武汉大学「中外女性健康;美妆学院派」邀稿
敏感性肌肤的产品使用问题=又干、又油、又粉刺、又脓痘、又敏感、又发炎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line-QR.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40716(1).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
http://www.abskintw.com/uploads/images/20150610%20(1).jpg《健康与营养》2015年4月采访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