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粉刺」与「白头粉刺」的成因讨论

标签:
宋奉宜粉刺青春痘冰寒肌肤监测白头黑头毫毛敏感酒糟痤疮玫 |
分类: 肌肤监测 |
关于「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与「白头粉刺」,一般认知是「未接触空气、未氧化的角质/皮脂混合栓」与「已接触空气、已氧化变黑的角质/皮脂混合栓」。
微博中有位@冰寒先生发表了黑头粉刺的看法:简单地说(希望我没有解读错误),就是「黑头粉刺是因为毛孔角质囊中包裹太多毫毛;相反地,包裹比较少毫毛的就是白头粉刺」。
这篇微博被时讯论坛引用后,我也写了一些响应。在各位看回应之前,请各位记得一件事:我没有打算跟@冰寒先生笔战。事实上,我在皮肤科学界最遗憾的事,就是「传统只用肉眼,不用仪器放大、记录」的这个看诊习惯。说实话,对于「黑头粉刺与白头粉刺的差异」这个话题,我最大的兴趣是:终于可以简单地,单纯以实体证据来讨论;不再是「想当然尔」的自说自话了……
喜欢肌肤监测,纯粹因为「50X电子皮肤镜」与「UV灯」很便宜、很方便;而且学习上很科学、很直观也很逻辑。我的想象中,当肌肤监测或@冰寒先生手上的仪器(前提是愈便宜、愈方便、愈好)广泛盛行之后,全世界的 皮肤科 医师都有证据,都可以独立判读,不再被厂商所谓的「文献」牵着走……这就是全民长期监测,全民PMS的理想了。
这时,皮肤科学的进步一定更快、更精准。
这是我的梦想,相信也是@冰寒先生之类科普同道的共同心愿......
(这是冰寒的原图片。如果嫌图片太小、太模糊,请点击这里有大图)

治疗前的黑头粉刺;「黑头粉刺」处反而看不到毫毛?
治疗后的「相对软化」;可以确定地看到,比较柔软的地方确实没有毫毛在内。可以排除「因为黑头粉刺太黑,所以遮蔽了毫毛影像」的可能。
这是我对@冰寒先生文章的意见:
这几天稍微空下来,才能跟各位谈谈我自己的现场经验。
我没有类似的放大镜,用的还是50X。
先谈白头粉刺。「理论」上,白头粉刺多半属于封闭性粉刺;经验中,白头粉刺的开口或者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开口。猜想这是所谓「空气接触少,所以不氧化」说法的来源。相对之下,「黑头粉刺」的开口确实比较明显。@冰寒先生图形中的「白头粉刺」与我理解中的白头粉刺确实不一样。但是我的「理解」是学理;经过几年肌肤监测的教育,我不敢全信学哩,也不敢不信学理;总之,都看证据。(尽信书,不如无书!保养品的「成分分析」与「肌肤监测」差异)
其次,提供的附图中各位可以看到许多小「黑头粉刺」;经过某种「治疗」之后,这些黑头粉刺相对松软,就变成白白的、软软的吐出物。(真实的、有证据力的「粉刺清除疗法」)
我要谈的不是这个治疗,而是所谓「黑头粉刺中的毫毛」。
各位可以看到,无论是治疗前的黑头粉刺,还是治疗后的白乳化;我都没有看到「黑头粉刺是很多毫毛」这样的证据。前些日子看到@冰寒先生此帖,我也特别在门诊与治疗中注意患者相关状态,确实没有看到「黑头粉刺是由毫毛聚合」、「白头粉刺的毫毛量比较少,所以比较白」这样的现象。
我对这个说法还是很有兴趣,特别是大家缓下手来,有能力渐渐地在临床中「质疑」教科书的可能。愈多的现场证据聚合,就是皮肤医学进步的未来。
部落格设置目的:
①
②
③
补充阅读:
肌肤监测,唯一的「医学」美容!=新书的导读文 2012-03-22 15:47
「皮肤测试」、「皮肤检测」与「皮肤监测」有什么不同?=专业医疗论坛问题回答 2012-05-02 14:01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
尽信书,不如无书!保养品的「成分分析」与「肌肤监测」差异 2011-02-18 13:02
真实的、有证据力的「粉刺清除疗法」 2011-01-26 16:28
「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 2011-12-31 17:08
肌肤监测的学术论文(一) 2011-10-05 21:45
肌肤监测的学术论文(二) 2011-10-06 14:58
肌肤监测的学术论文(三) 2011-10-06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