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毒皮膚重建
敏感肌與酒糟肌的肌戒
毒皮膚重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84
  • 关注人气:3,9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全保养品的思考=张丽卿老师格文引用与回应

(2012-04-18 21:08:37)
标签:

张丽卿

保养

护肤

化妆

安全

危险

成分

监测

检测

敏感

酒糟

玫瑰

痤疮

红斑

分类: 护肤品与化妆品使用原则
安全保养品的思考=张丽卿老师格文引用与回应
安全保养品的思考=张丽卿老师格文引用与回应
安全保养品的思考=张丽卿老师格文引用与回应

(张老师文章发布以后,许多格友想知道张老师「究竟对什么感到忧虑」这几张是其中几张真皮摄影图片。请容许我啰唆地叮咛一句:各位担心的青春痘、黑斑与敏感,多半就是这些渗入成分的作用结果

缘起:

有一天,张丽卿老师跟我聊起来,主要还是为了保养品的「长期」安全。

这个blog的朋友都知道,我关心的「安全」,基本上就是「长期累积安全」。从药理学的原则上看,任何忽略长期累积的宣称,都是个胡说八道的…pi…<=念法同「\pi \,」,是圆周率的意思…by 欲盖弥彰的中年男子)。然后想要确认,真正地在现实世界中确认「长期安全」,唯一的方式就是长期监测、真正监测;这是医药学界惯用的「上市后监测」手法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PMS;也可以称为「第四期人体试验」,见「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却也是唯一知道真正真相的方法

各位也许对于「唯一知道真正真相」这句话不以为然:统计学不是可以证明许多事吗?一定要亲手监测?这也是今天上午我与另外一位药学博士的辨证:我相信严谨统计学检验后的文献报告。但是请各位理解,任何「样本vs.母体」的检验方式,基本上都有「外推作用」。也就是说,统计结论带有推论本质,总有千亿分之一、万亿分之一或者更小、极微小机率的差异可能。身为医师,我理解科学的极限;加上处理的是人命、健康这么重大的议题,我有义务相信科学,不可以盲信科学。

因此我希望「将PMS体系引进保养品的商业机制中」。更白话地说,我希望保养品如同药品,安全、效果与风险也经得起不断地长期监测

(事实上,保养品的渗入已经是常识;把保养品与药品分开来看,不过是闭着眼睛走路罢了人乳样品中发现保养品防晒成分=论坛译文引介。)

这样的希望,没有道德的制造商也许会抵制;聪明的制造商一定会同意:在商言商,如果能够证明自己的东西真正安全,真正对人类有贡献,这才是长久的生意。诚实是最上策,道德也是!

老师这二篇相续的文章,我就不多作评论。有些老师的朋友留言,我也顺便摘录进来。如果各位允许我最后添加一句话:就像糖尿病的治疗,临床医师只相信治疗前后的血糖数据。如果各位希望知道保养品安全与否,很简单: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化妆品配方「安全」的标准何在?=张丽卿老师格文之一

不知是何缘由,这两个月来,对「化妆品安全」的议题,特别有感触。

可能是准备课程教材时,因为必须大量「浏览了解」各大大小小医美保养品牌的产品成分与营销诉求,滥竽充数者太多,因此而郁卒胸闷…。

可能是要替委托品牌开发新品时,业主老是期望「质地触感」能再「精进」一些,给我带来的痛苦压力吧。

真正「引爆」我不吐不快的,则绝对是上星期四(2012.4.5)拜访宋奉宜医师,看了他这年多来对各种不同肌肤问题者所记录下来的皮肤监测照片!(<=ps.老师误会了,是年多…:P

保养品的使用,对皮肤的利弊,不是短时间的几天或者几星期的「目视」可以知道或下结论的。宋医师利用光学仪器辅助「放大」眼力不足的能见度、「加深」眼力难达成的穿透度。见证表皮层与真皮层堆积了很多「外来物」,这些外来物,不只是使用彩妆品的人,只使用保养品者亦然

一般人或许认为:「彩妆得靠卸妆品清除干净,没清干净,就会留在皮肤中。」但配方上,彩妆制品同时使用了粉体、乳化剂、醇酸酯蜡类、油脂、分子量大小不同的硅烷类、香料、防腐剂、色料等。

卸妆,充其量是移走脸上「渗不进角质层、活细胞层」的色料、粉体、大分子胶质,那些助滑顺延展的油脂、防腐剂、香料、乳化剂、醇酸酯类「们」,分子量几乎都未达500 Dalton,早就在卸妆前「钻进」肌肤里卡位了。

保养品为什么也会「堆不明物」在皮肤层中?这才是我心里真正的痛了!一瓶精华液,究竟有几个百分比例的成分是能被皮肤吸收、利用、代谢的呢?分子大的,进不了皮肤,至少还能保安全。分子小的,擦在皮肤上,慢慢的渗透穿越角质障碍,就进入活细胞层了,然后呢?

皮肤真正要的「或许」,吸收了、转化成有用的成分了、代谢出人体了。

皮肤根本不要的,小分子的防腐剂、香料,「或许」跟着血液循环系统到身体各部门去旅游,「或许」先留在皮肤引发一场热闹的过敏免疫反应。

可怕的是,那些要小不小的乳化剂、各式各样新开发的原料(渗透助剂、合成酯、质地修试剂、化学性保湿剂、合成技术创造出来的新机能成分等等),渗入肌肤内,代谢不了,也推不出皮肤外。日复一日的堆积,就算肌肤的细胞有更新与自净的能力,也会因为这杂乱过量的垃圾挡路而力不从心。

安全的化妆品,原本就不是建立在「不含防腐剂」「不含乳化剂」「不含色料」「不含香料」或无添加Paraben/Triclosan/…等等,粗浅不成熟的概念上。

二十几年来,一直推广化妆品配方应该力行【基质减废】的我,也多把力气放在「安全原料的筛选」与「配方的简化」上。而今,看到皮肤里「杂物」的堆积,让我更加忧心与不安

我忧心什么?

要让一款产品配方极其简约安全不难。但消费者已经被品牌灌输成「完整的保养,得同时接力好几瓶才算完成。」。擦一瓶,加诸在皮肤的废弃物,皮肤自净力尚能负荷;每回都擦好几瓶,那么就等着皮肤闹脾气,肤况越来越糟。

我不安什么?

品牌的经营,若只往商机看,满口仁义道德,有机、天然、无毒、医美、汉方、乐活、环保、绿能、无添加….,都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仍然不愿放下那些成就「商业卖相」的质地修饰剂,推出一波又一波部落客/消费者叫好又叫座的亮眼商品….,那种感觉直逼「无知的被害人,却感谢陷害他的人」一般的讽刺啊!

安全乎?垃圾乎?以下简单举个配方聊聊吧!(桃红色是张丽卿老师的批注

用更严苛的标准去看产品的安全,不是为了批判,而是希望配方者与消费者,都该觉醒,重新定义「安全」的真谛。

以下商业实例要表达的是,看来已属安全配方的产品,其实还是存在着堆积垃圾在皮肤中的风险。期待消费着能正视把太多化学成分往脸上擦的负面意义,更期待品牌业者能更上一层楼,生产真正「以人为本」的化妆品,才是产业之幸!

范例:

某物理防晒品牌,被医师达人赞誉为安全防晒品的成分表。

Titanium Dioxide 8.4%(安全,因为渗不进皮肤,即便渗入也不发生刺激或化学反应)

Zinc Oxide 2%(安全,因为渗不进皮肤,即便渗入也不发生刺激或化学反应)

Aqua(水)(安全)

Isononyl Isononanoate(垃圾,合成酯,虽对肌肤无刺激性,但可渗入肌肤,肌肤无法利用、代谢,只会造成垃圾堆积)

Squalane(虽对肌肤无刺激性,但可渗入肌肤,肌肤无法利用,少量时有滋润肌肤效果,大量会造成垃圾堆积)

Butylene Glycol(对肌肤无刺激性,多半吸附在角质层,高度水溶性,无大量残留机会)

Cyclopentasiloxane(挥发性成分,借肤温蒸散,不会造成堆积)

Polyglyceryl-4 Isostearate(垃圾,乳化剂,对肌肤刺激性低,但能渗入肌肤,肌肤无法代谢,会造成垃圾堆积)

Dimethicone(非挥发性成分,亲脂性与亲水性接不佳,只覆盖在角质层,容易清洁或卸妆移去,不会造成堆积的垃圾)

Sodium Myristoyl Sarcosinate(垃圾,乳化剂,对肌肤有留置性去脂力刺激,能渗入肌肤,肌肤无法代谢,会造成垃圾堆积)

Cetyl PEG/PPG-10/1 Dimethicone(垃圾,乳化剂,对肌肤刺激性低,难渗入穿越角质层,容易卸妆移去,不会造成堆积的垃圾)

Hydroxyethyl Acrylate/Sodium Acryloyldimethyl Taurate Copolymer(大分子胶质,没有风险)

Polysorbate 60(垃圾,乳化剂,对肌肤刺激性低,难渗入穿越角质层,容易卸妆移去,不会造成堆积的垃圾)

Triethoxycaprylylsilane(垃圾,对肌肤刺激性低,难渗入穿越角质层,容易卸妆移去,不会造成堆积的垃圾)

Hexyl Laurate(垃圾,合成酯,虽对肌肤无刺激性,但可渗入肌肤,肌肤无法利用、代谢,只会造成垃圾堆积)

Aluminum Hydroxide

Phenoxyethanol(垃圾,防腐剂,具溶剂效应,可渗入肌肤,肌肤无法利用、代谢,不只有刺激过敏机会,也是垃圾堆积)

Sodium Chloride

Disodium EDTA(对肌肤低刺激性,多半吸附在角质层,高度水溶性,无大量残留机会)

Butylparaben Ethylparaben Isobutylparaben Methylparaben Propylparaben

(垃圾,防腐剂,亲脂性可渗入肌肤,肌肤无法利用,部分随血液走全身,不只有刺激过敏机会,也是垃圾堆积)

老师的格友一于2012/04/11 09:52回应

老师您这篇写得真是句句针贬入理,写得太好了。

纵然世间还是充满无明的人,任由动听的话术、美好的包装,牵动开启荷包的手。但是您坚定的信念,一定会慢慢浇灌出一片真理的花,让更多人看到,也从此加入真理的行列。

老师,追求正道虽然寂寞,但您会得到更多肯定,回馈在您的生命修行中。

老师的格友二于2012/04/11 15:45回应:

老师您好:48日高雄上课完即离去的是我,离去原因有二个,老师上课内容太棒了,我不知道可以录音,用力的一边听一边记,所以我要在记忆犹新时做整理,另一个原因是老师上课非常辛苦,不敢再打扰老师,也想该把时间留给配方开发的学员。

我是老师口中的品牌端的产品教育者,令我最痛苦的是,当公司一支产品上市,我们拿到的是不完整的信息,我们是看不到完整配方的,跟消费者一样,只能从成份窗体上自显神通,其余的数据就是报喜不报忧(只给优点没有缺点),但真正用到消费者的脸上时,就会产生老师上课说的情况(用不出效果或是多种产品一起使用时产生不良后果)。

产品开发不归我,但面对消售者及消费者是我,我希望给消售者是正确有用的数据,给消费者可以有效用出产品效果的方法(所以常会违背公司的期望,叫消费者一次只用一项产品,不要往脸上堆太多消化不了的东西)。

今天再看到老师这篇文章,真是感触很多,这也是我一直想上老师课程的原因,期待是否有一天消费者可以用到自己皮肤真正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厂商人云亦云的产品,最后感谢老师,高雄上课人数不足还是开课了。

老师的格友三于2012/04/11 21:18回应:

谢谢老师的勇敢,把可怕的真相告诉大家。

请问老师怎样才能判断哪种原料会残留在肌肤中,无法代谢做成堆积呢?现在买保养品有更多要考虑的因素了。

老师的格友四于2012/04/17 11:33回应:

请问老师:大部分的合成酯、乳化剂、防腐剂,都会有老师您提到的残留渗入或堆积的风险。但是,没有这些有办法制作产品吗?会不会根本没有理想,完全无残留堆积的产品?所以擦保养品即使洗卸完,问题还是慢性存在?真的始料未及~

我是张丽卿老师于2012/04/17 13:01回复:

商业化的基质与赋型剂原料越来越多。这些新的改质原料,除了质量更精进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能创造更符合消费者想要的外观、质地与触感。」。

化妆品配方,无法完全割舍所有对肌肤无意义(甚至有疑虑)的成分,但是可以「减少」使用的种类与添加的占比。怎么做出商品,关键在顾客端能否理性接受「质感触感较为不精致」的产品了!

商业的本身,是在做生意。商人供应的是「有市场性」的产品。所以,教育消费者正确的理念,使形成需求,商人才会为这些有需求的人开另外一扇窗。

其实,很多道理跟食物的取舍是相通的。简单的[面粉++]就是蛋糕了,但多数人偏爱加了很多修饰添加剂(人工香料、乳化剂、甜味剂、色素..)的美丽蛋糕。

偶而吃这些「加工加料」的食品,对健康影响不构成威胁。大量吃与过度偏爱的方式吃,健康就会拉警报。

对肌肤来说,最简单自保之道是「简化保养品项」,毕竟皮肤有更新代谢的能力,不让肌肤超负荷,即使涂擦的产品没那么优质安全,也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的伤害。

谈「化妆品配方安全」的目的何在?=张丽卿老师格文之二

前一篇文章化妆品配方「安全」的标准何在?注销后,两位皮肤科医师留言关切。在媒体写「有关正确化妆品认知与使用常识」的时间将近20年了,欣慰也乐见更优秀的人士愿意钻研化妆品,且拨出宝贵的时间无偿的接力付出。

为什么写的文章,都好似在跟多数品牌「唱反调」?那是因为品牌是商人,商人得做生意。脱下品牌商人的身分,回归到消费使用人的角色时,那文章看起来就顺眼多了。(我就这样的角度去审视内容的中肯)

为什么推广的安全理念,几乎成了品牌营销时「断章取义」的好材料或诉求安全产品时的共同资产?那表示推广是被重视的、对消费者的安全提醒是起到作用的。(我用平常心去看商业架接与商业落实)

年纪越大、对产业的涉入越深,越是能深刻感受到推广的理想:必须做到「保护消费者安全、提醒政府落实监督、促进产业正向繁荣」三方兼顾。用三个不同角色的角度来看化妆品产业链,才能抓住发声分寸。

不讳言,商业化的基质与赋型剂原料越来越多,原料界这些新的改质原料,除了质量更精进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能创造更符合消费者想要的外观、质地与触感」的商品。

化妆品配方,虽无法完全割舍所有对肌肤无意义(甚至有疑虑)的成分,但是可以「减少」使用的种类与在配方中的占比。关键还在顾客端能否理性接受「质感触感较为不精致」的产品。

商业的本身,是在做生意。商人供应的是「有市场性」的产品。所以,教育消费者正确的理念,使形成具体有形的需求,商人才会为这些有需求的人推出产品。换言之,当爱买「简单、安全」产品的人数不少时,它也会变成一种商机。

其实,很多道理跟食物的取舍是相通的。简单的[面粉++]就是蛋糕了,但多数人偏爱加了很多修饰添加剂(人工香料、乳化剂、甜味剂、色素、发泡剂..)的美丽蛋糕。

偶而吃这些「加工加料」的食品,对健康影响不构成威胁。大量吃与过度偏爱的方式吃,健康就会拉警报。

对肌肤来说,最简单自保之道是「简化保养品项」,毕竟皮肤有更新代谢的能力,不让肌肤超负荷,即使涂擦的产品没那么优质安全,也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的伤害。

所以,看文章的一般消费使用人,请不用一时间慌张担忧「安全的保养品哪里买?哪一牌?」,而是下决心割舍修饰来的质地触感、懂得简化涂擦瓶数。

老师的格友五于2012/04/1810:56回应:

老师的观点启发了我。想想一天里面我们也吃进了一堆防腐剂香料和色素,过度的恐慌也是不必要的。

如何藉由老师等专业人士、消费者的自觉,让安全的化妆品、保养品成为一种「需求」,自然有厂商愿意以此诉求在再加以精进。

现今很多诊所都有医美或低敏感性商品,但是医师的专业不足,只会被厂商的说法牵着鼻子走,不可不慎。

老师谆谆善诱,用心良苦,更激励我也应该朝此方向提供病患更专业的信息。医师在这一方面需要好好的再进修精进,才能给病患更好的服务和建议。

部落格设置目的:

        极致,只做对的事!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极致希望获得高手们的分享。如果您对某种治疗非常有把握与医学证据,请告诉我们。极致会谨慎地评估,并且协助建立该治疗方案的肌肤监测原则与大力推广

        因为医学美容而敏感、而酒糟/玫瑰痤疮吗?因为保养品、雷射/激光疗程产生黑斑吗?有反黑、发炎、脱皮、粉刺与红肿、刺痒的问题吗?肌肤监测是您最重要的科学证据!

        想定期获得真正的医学美容与保养品讯息?请订阅本部落格。这里还有「微博答客问」栏目开通说明更多影音视频档请按这里

补充阅读:

「听细胞的声音」肌肤监测,「更」科学的诊疗方式 2011-12-31 17:01

人乳样品中发现保养品防晒成分=论坛译文引介 2011-05-20 15:10

「以阅读成分表方式理解保养品」?不!可!能! 2011-09-06 17:16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

陷入了护肤保养的完全迷茫期!?=微博答客问2011110401 2011-11-04 19:10

陷入了护肤保养的完全迷茫期!?partII=微博答客问2011110701 2011-11-07 2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