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秋冬红、干、痒—谈脸部酒糟与敏感性肌肤(2010/01/26旧文章)

标签:
酒糟玫瑰痤疮敏感粉刺秋天冬天雷射激光保湿螨虫保养品护肤品保养 |
分类: 酒糟、敏感、玫瑰痤疮与脂溢性 |

2009年2月3日,酒糟发炎最严重的时候

2009年2月6日,经过正确排除治疗的初步结果
酒糟?敏感?
只要天气变冷,两颊就容易出现红肿、小小脱皮与干燥的现象,擦什么保养品都不舒服—化妆水感觉刺刺的,乳液有些痒痒,乳霜又觉得闷覆得厉害。
回到家,脸上老是有些粉刺洗不干净,皮肤又油又粗、动不动就有红疹、脱屑,除了外观上的困扰,每次季节更替、压力、劳累时,皮肤还会发热、发烫,连睡觉都不是很安稳…
酒糟治疗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连续几个寒流,脸部发炎的状况又大量出现。这些被医师们诊断为「酒糟」,或是自己认为「敏感性肌肤」的朋友,在乍暖还晴的寒流来去之间,皮肤的耐受力明显下降。
从酒糟的整个疾病过程来说:红斑血管扩张=>青春痘状的红疹或脓疱=>皮肤增生之鼻瘤=>眼睛症状,加上「脸部血管极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而产生过敏、脓疱」这些表现;因为「原因不明」的先天设限,医师只能就症状控制,无法给予患者较长期的策略性思维。使得罹患酒糟或敏感性肌肤的朋友,承受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慢性困扰,而且也是心理上长久期望与反复失望。
为什么治疗结果不彰?
以我们的临床经验,酒糟应该是多种致病原因的共同结果—「样板」说法是「不明原因的慢性发炎」。既然是「不明原因」,逻辑上当然就不存在「根本治疗」。然而对「症」下药—红肿时给予外用类固醇或免疫调节剂;粉刺多时使用维他命A酸、杜鹃花酸作角质溶解;怀疑毛囊螨就给杀螨剂;另外还有干燥时建议乳液、乳霜—却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逻辑问题。
从皮肤专科医师角度反思「不知道原因,只能对症下药」的现状;经过十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常常发现这些对症下的「药」,彼此间确实存在逻辑冲突—比方同时存在脸部红肿、脱屑与粉刺的患者,「使用A酸/杜鹃花酸溶解粉刺」的思考,通常会恶化脸部的红肿与干燥现象。
从这样的反省入手,我才发现西医师之所以被中医师,或其它传统医疗执行者认为「见树不见林」、「见病不见人」其实略有道理。「生病的是人」;疾病的发生其实有很繁琐、如蜘蛛网状的相互关系。如果不关照整体,仅仅处理单一症状,治疗效果不彰显然是可以预期的。
酒糟治疗的另一个可能风险是?
冷静下来回顾,「酒糟」的病程表现—「酒糟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病因不明的发炎性皮肤疾病…酒糟属于一种体质的皮肤发炎反应,真正的原因目前仍在研究中…」—代表着「除了酒糟是慢性发炎性疾病」之外,现代皮肤科医师们对于酒糟的认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临床上我们知道酒糟与毛囊螨有高度相关—毛囊螨已经被证实可以诱发酒糟。但是「可以诱发」不表示「酒糟的唯一诱发因子就是毛囊螨」。这个事实许多医师都知道,然而临床上相对难以确认毛囊螨的存在—多少医师看诊时,很认真地把病患脸上的皮屑刮下来,试剂略略溶去角质后,以显微镜观察毛囊螨的存在?—因为相对难以确认,医师们可能采取「看到酒糟,就给予抗毛囊螨药物」的策略。
如果毛囊螨是酒糟的唯一致病因子,抗毛囊螨药物当然是对的。万一该病患不存在毛囊螨的问题;比方说单纯是过度清洁、搓洗出现的慢性发炎,使用抗螨药物反而导致脆弱皮肤更加受损、恶化。
多年临床观察的心得是;非常确定过度清洁一定是酒糟与敏感性肌肤的成因之一。「之一」是个很重要的突破点—这表示我们改善清洁方式之后,一定可以部分地改善酒糟与敏感性肌肤的临床表现。更极端地说,如果错误清洁是某患者唯一的致病原因,改善了清洁方式,就治愈了酒糟!
相对于「酒糟是不明原因的慢性发炎」,阶段性、个别地剥除酒糟可能的致病诱因,我们就有机会改善所有酒糟与敏感性肌肤朋友的问题,甚至完全治愈某些患者!
除了过度或错误清洁之外,三年来,我们发现错误的保养品使用、错误的医学美容行为也是酒糟与敏感性肌肤的致病因子之一。减少错误,许多酒糟与敏感性肌肤朋友确实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
面对酒糟与敏感性肌肤,我们发现真正要讨论的是一种态度,一种面对疾病时的总体关照。这种态度在健保愈来愈紧迫的情况下也许益发珍稀—没有仔细地问诊,耐心地教育,我们无法在西方医学中推行总体关照的人本治疗。
让我们从酒糟与敏感性肌肤下手,重新学习对于医学与人的总体关怀。猜想这是医师在医美乱象的当下,重新在医病互信中赢得专业自尊的重要法门。
部落格设置目的: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