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朋友被蚊虫叮咬后,常常红肿得厉害?

标签:
蚊虫叮咬免疫反应过敏感染红肿发痒疼痛类固醇激素气喘异位性敏感 |
分类: 其它皮肤问题 |

①
②
一位朋友贴上女儿的照片,附带「宋医师,我女儿昨晚被蚊子叮到,今天就成这样了,您有什么好办法吗?好心疼。谢谢您」。
很心疼…我家小犬有次也如法炮制…右眼上眼睑肿了三天,天使变成天丑…
蚊虫咬的免疫反应:
蚊虫叮咬人的时候,唾液中会释放出某种蛋白质成分(<=补充阅读有网络数据),避免血液中的快速凝血反应,造成「蚊子嘴被黏在血管中的窘态」。某些人对这些蛋白质的过敏反应会强烈一些。
为什么小朋友的免疫反应往往更为剧烈?
面对免疫反应,大家第一个想法是「免疫过度<=过敏」或「免疫不足<=低下」。其实免疫力这东西很有趣…各位想一想,「大白米」对人体来说也是外来物,为什么我们吃米不会有免疫反应?
答案很简单:这是「免疫学习」与「免疫适应」的结果。身体的免疫体系,对于经常接触的物质,或者产生逐渐过敏的反应(<=加成反应);也可能出现逐渐适应的反应(<=容忍反应)。小朋友比较少被蚊虫叮咬(<=因为「很年轻」、「经验不足」…),对于蚊虫的叮咬反应激烈一些,其实算是常见的现象。
「家蚊不叮自己人」?
各位可能听过句俚俗话:「山里的蚊子比较毒辣」。意思是说城里的人到乡野去,往往发生比较明显的叮咬反应。这句话还有个衍生现象:「家里的蚊子只叮外人」,或者「老年人皮粗肉厚,比较不受叮」。
其实家里的蚊子主要「食物」当然是家里人。只是家里人习惯家里蚊子的蛋白抗原了—这又是另外一个生物学的有趣现象:据说(<=我上过节目,是位台湾蚊子专家说的)蚊子毕生的生命范围大约是500公尺半径。换句话说,距离100公里远的二个蚊子家族,可能几百年都「不曾通婚」。这些蚊子的唾液蛋白抗原不会太过相似,因此习惯了A家族蚊子的城里人,到了B家族蚊子领域的山上,就特别感觉蚊叮的毒辣了。
不相信?从台北迁移到洛杉矶,从南京移动到北京,一样会出现「新地方的蚊子不喜欢我」的排它现象~
传统皮肤科医师如何治疗?
很简单,给一条类固醇药膏。如果医师「更忙些」,多半只交代「不要抓,擦药膏」,之后就语焉不详了~
(像这样写blog?我实在太闲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没有赚大钱!?)
自然医学的医师怎么思考?
①
「很痒,无法忍住不搔抓?」试着冰敷、擦薄荷油、指甲尖按压(掐!?)、拍打…就是不要造成伤口!
这里要叮咛几个细节:薄荷油的使用目的是「运用清凉感诈骗神经」,稍微小心出现「商品风险」就可以了(详见:呼吁…)。
拍打可能导致蛋白抗原与病菌(<=听过「疟疾的疟原虫」吗?)的快速散布。这是要注意的小细节。
②
全身过敏是这样的:小朋友的免疫反应比较激烈。如果有异位性体质(atopic diathesia)或气喘体质,受叮咬小朋友继续往全身荨麻疹甚至气喘发作是可能的。同样的,家长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痒的厉害,医师往往会给些抗过敏的口服药物。这部份,也具有减轻全身过敏风险的作用。
我的看诊经验?
补充阅读: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