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肌肤监测」的另外一个应用—忽然发现!?

(2011-01-14 20:56:27)
标签:

肌肤监测

数字影像

伍氏灯

远距医疗

医病沟通

患者教育

皮肤科

医学美容

分类: 肌肤监测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订阅本部落格电子报,以便更方便地阅读全部图文与超级链接,烦请点击这里

先来一段「故事」吧;这是位大陆朋友的网络响应

医师:在这有几个救命问题要请教您:

1、            出生时脸上有一米粒大小的不明物体,长大之后就变成了一块胎记(成形后大小、位置都没变过)。主要分布在右脸,白色的。不细看基本不明显。有办法根治吗?

2、            左颈耳背下面有一块类似「湿疹」的斑凸(左耳最靠近脸的部位也有一小处,没有突起。皮肤只是痒,有皮屑)很痒,发红,还有点干,甚至有皮屑。夏天那时开始看的医生,只单纯的涂了药膏。中间消失过一段时间,自秋入冬那会儿又复发,直到现在还顽强着,折磨着我~现在没用任何药膏,特向您求一良方真心谢谢期待您的回复

皮肤可能自己生病了,可能只是身体生病的外显

非常抱歉,让您失望了...

皮肤科医师最大的限制,就是必须亲自看诊。看不到,只凭描述,是无法做出任何判断的。没有判断,就没有相对应处置。

我推动肌肤监测,其实也有「远程照相」的意思...

无论如何,建议您先就近找位皮肤科医师,请他先给个诊断(特别是那一颗)。我可以帮忙的是:与您讨论,在该诊断成立的前提之下,哪种处理会出现哪些优点与缺点...

「肌肤监测」的建立=影像纪录=医病沟通+医医沟通+医术成长

皮肤科医师之间的沟通,往往透过言语,或者几张照片。以往面对某个颗粒,或者「米粒大小的不明物体」,皮肤科医师的沟通方式或者是一倍的照片,或者直接做(活体)病理切片。

使用了一年多,被这位朋友提醒之后,才想起来藉由肌肤监测这个50X的放大功能,我与其它的医师竟然已经沟通了一年多,50X的照片虽然不能取代病理切片,但是「更多的信息」确实给了我们更多的判读依据。

这篇文章没有要「说」些什么,只是希望将来肌肤监测更正式后,医师间(或医病间)的远距沟通会更方便些」的意思,就是better and more…

补充阅读:

激烈商业竞争下的医学美容策略:(上)让医学美容回到「医学」

激烈商业竞争下的医学美容策略:(中)「肌肤监测」才能补足皮肤医学美容的证据力

激烈商业竞争下的医学美容策略:(下)「肌肤监测师」是医学美容道德旧友,商业新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