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总汇

(2011-12-29 08:14:11)
标签:

知识点

总汇

教育

分类: 高二语文

第四单元古代传记——知人论世

教材篇目

《廉频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单元目标

1梳理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把握古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

2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了解传记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文言句式,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通过诵读与感悟,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人物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

3学习传记作品多样的叙事写人的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文言实词

(一)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奇

①qí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罕见的,不寻常的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以……为奇

(3)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合适

(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老子》)出乎意料的,变幻莫测的

②jī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魏学洢《核舟记》)零数,零头

(6)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史记·李将军列传》)命运不顺,机遇不好

2.穷

(1)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2)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苏武传》)失意,不得志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鱼我所欲也》)贫穷,穷困

(4)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滕王阁序》)穷尽,竭尽

(5)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终了,穷尽

(6)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寻找到尽头

3.通

(1)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到达,达到

(2)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花源记》)通行,通过

(3)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贺小传》)连接,连通

(4)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流通,交换

(5)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沟通

(6)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理解,通晓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全部,整个

(8)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量词,遍

4.徒

(1)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徒步,步行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门徒,弟子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只,仅仅

(5)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白白地

5.悉

(1)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详尽

(2)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冯婉贞》)尽

(3)随时变改,难可详悉。(萧统《文选序》)知道,了解

(4)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全,都

6.绝

(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断绝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越过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停止,消失

(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到极点

(5)佛印绝类弥勒。(魏学洢《核舟记》)非常,极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隔绝的

(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8)少之,长吉气绝。(《李贺小传》)气息终止,死亡

7.当

①dāng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面对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阻挡,抵挡

(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应当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担当,担任

(5)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判罪,判处

(6)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在,正当

②dàng

(7)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抵,相抵

(8)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沈括《采草药》)适宜,适当

8.度

①dù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限度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制度,法度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气度,风度

(4)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度过,越过

(5)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所打算或所考虑的

(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量词

②duó

(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比较,衡量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揣度,估计

9.发

①fā

(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出发,派遣

(2)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送出,交付,发布

(3)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兴起,发作

(4)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苏武传》)显露,暴露

(5)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起事

(6)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打开

(7)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生长,生发

②fà

(8)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毛发,头发

10.负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背,用背驮东西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担负,承担

(3)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依仗,凭借

(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违背,背弃

(5)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苏武传》)辜负

(6)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失败

11.要

①yāo

(1)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后汉书·班超传》)半路拦截

(2)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相约

(4)夫仲达以所能要其君。(陈亮《诸葛孔明上》)要挟

②yào

(5)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纲要,关键

(6)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重要,险要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想,希望

(8)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李贺小传》)将要

12.质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指留作抵押的人或物

(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以财物抵押或留人质担保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质问,质疑

(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实体,本质

(5)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质地,底子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朴实,朴素

(7)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13.阴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没有阳光,阴暗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阴冷,寒冷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树阴,阴影

(5)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

(6)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暗地里,秘密地

14.引

(1)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拉开(弓)

(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牵,拉

(3)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司马光《赤壁之战》)导引,率领

(4)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拿来,持取

(5)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苏武传》)拔出,抽出

(6)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牵攀,招供

(7)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荆轲刺秦王》)抬起,举起

(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司马光《赤壁之战》)避开,退避

(9)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请,召引

(10)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前言,序文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出,指给……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2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公开扬言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约定,契约

今义:限制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义:长辈,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今义:今指对岳父的别称

5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6卧起操持

古义: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

7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龄

今义: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二、文言虚词

辨析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去。)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放在后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放在倒置的动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

2且

(1)阿老且病(表并列,“又”)

(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况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就要)

(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姑且,暂且)

3因

(1)君因我降(通过)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凭借,依靠)

(3)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于是,就)

4乃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5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凭着,介词)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介词)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而)

(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连词,表目的)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连词)

6者

(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代词,……的人)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的标志)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用于前一个分句末,引出原因)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语气词,引出原因)

(6)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放在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4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四、素材集成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适用话题:宽容、大局观念、国家利益至上,舍小家保大家、合作、沟通

精彩运用: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蔺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蔺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高尚的人格。可见,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不少心灵的隔阂能被冲破。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廉颇蔺相如列传》)

适用话题:知错能改、团结

精彩运用: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鱼竿,我有美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生命,渡过难关。天堂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如捐弃前嫌,文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六国各自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弊在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如果他们密切合作,共同对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适用话题:爱国精神、守节不移、面对艰难

精彩运用:于是我看见苏武,比大漠还要古老的汉使,守望着他的高原,大漠的风雕刻出手掌的龟裂,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草原上的树孤独地守望着自由,鹰群年复一年地画出亘古的弧线,我听不见他的哀叹,只看见光滑而秃的汉节,是的,它在诉说着尊严、自由与气节,于是我懂得,生无所息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命流淌的血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