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18个虚词“与”的意义和用法大全

(2011-11-14 08:08:39)
标签:

文言文

虚词

意义用法

教育

分类: 高三语文

【本义】动词,赐予别人一勺饭食——赐予、给予

【成语举例】多许少与——与人方便

【成语例释】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经典文言】①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引申义】

1.给予别人东西是为了和别人——结交、亲附

【成语例释】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经典文言】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2.与之亲近则容易赞成他的观点——赞成、赞许援助

【经典文言】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贾谊《过秦论》)——吾与点也——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3、对付。①庞煖易与耳。

【假借义】

1 介词。

(1)比,和……比较。

【经典文言】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给,替。

【经典文言】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3介词。和,跟,同

【经典文言】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③竖子不足与(之)谋——吾与汝毕力平险 ④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⑤也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⑥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 连词,相当于“和”“同”“跟”

注意:此用法与介词用法要分清,义同而在句中所做成分不同,所以用法不同。

【成语举例】不足与谋——与虎谋皮

【成语例释】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经典文言】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疑问或感叹,后作“欤”,此义项读音为yú。

【经典文言】反问:子非三间大夫与?——无乃尔是过与?

疑问: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

4.动词,可译为“参加、参与”,此义项读音为yù。

【经典文言】蹇叔之子与师。(《左传·殽之战》)

【固定词组】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④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例: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