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18个文言虚词“而”的意思和用法大全

(2011-11-12 19:25:49)
标签:

文言文

虚词

意义用法

教育

分类: 高三语文

                                    

【本义】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胡须。

    【假借义】  

    1.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词、短语等)之间的各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成语举例】公而忘私——存而不论——避而不谈【成语例释】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蟹六跪而二螯——故其国富而兵强——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此人喜嘉善,而乐人攻己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夷以众,则游者众——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才”“就”“接着”“就在这时”“原来已经”。

    【成语举例】废书而叹——鸡鸣而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言而喻

    【成语例释】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经典文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掠泗、楚而溃——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山下皆石穴罅(此两处则用法与而同)——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

    【成语例释】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经典文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

    【成语举例】华而不实——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翼而飞——不劳而获

【成语例释】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经典文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闻也

    表示修饰关系,把表示动作行为方式、手段、时间等的状语跟中心词连接起来,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可以不用翻译。

   【成语举例】拂袖而去——冲口而出——垂手而得——背道而驰——半途而废——乘虚而人——蜂拥而来——从天而降

【成语例释】及锋而试: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侧目而视: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经典文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吾恂恂而起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吾恂恂而起——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喟然而叹——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潭西南而望——呱呱而泣

    表示因果关系连接有因果关系的词语或句子,相当于“因而”

    【成语例释】淡而无味: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经典文言】不得已而为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恶其能而不用也——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此两处以都表因果)——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可以翻译为“如果”“假如”。

    【成语例释】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了过错如果能够改正,就是最好的优点。

【经典文言】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继承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

(8) 表示目的关系目的是,来,用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君臣固守,吞周室——宁许负秦曲——作师说贻之——还军霸上,待大王来——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当南日(这几处的以与而用法同)

    2.胡须往往成为人的面部特征之一,故可以用来指代人——代词,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的”。

    【经典文言】余知而无罪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某所,而母立于兹。

3,人的画像如果须发俱备则栩栩如生——动词,相当于“像”、“如同”。如:军惊而坏都舍。  

【固定词组】

 [然而]在古汉语中,一般是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连用,“虽然如此,但是”的意思。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过关训练:

1、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B、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 不得已而为盗耳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时天下无事,世人并以文义为业,而悫独任气好武  /  未几而雨

2、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B、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任性而作   摇尾而乞食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幔立远视,而望幸焉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选出每组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有闻而传之者  /  拥火以入

C、闻而审,则为福矣 /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

D、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必移兵先击之

翻译 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3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其母为言 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柰何?”

 

5、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6、君不若引兵疾走大 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7、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8、信乃令军毋斩广武君,有生得之者,购千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