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比特人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2015-01-19 23:22:26)
标签:

霍比特人

五军之战

解析

袋底洞

hobbit

http://s8/mw690/001YOCCagy6Pjk3gxdd27&690

 

解释一下霍比特人的来历,其名Hobbit拟构自古英语的hol-bytla【居住于洞穴者】,根据书中记载,他们居住在自己建造的洞穴中,比如Bilbo和Frodo就居住在袋底洞Bag End中。在《霍比特人历险记》里,托尔金说:

http://s9/mw690/001YOCCagy6Pjk53l68c8&690

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霍比特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霍比特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

 


托尔金曾经解释说,霍比特人一名Hobbit拟构自古英语的hol-bytla【居住于洞穴者】。该词由古英语的hol‘洞穴’和byldan‘居住、建造’构成。

 


古英语的hol意为洞穴,其衍生出今英语的:洞穴hole【洞】多洞的holey【洞穴的】、散兵坑fox-hole【狐狸洞穴】、鼠洞rat hole【老鼠洞】、虫洞wormhole【虫洞】、黑洞black hole【黑洞】、呼吸孔blowhole【吹气孔】、窥孔peep-hole【hole for peeping】、空洞的hollow【洞穴】。

http://s12/mw690/001YOCCagy6PjkaR2jN8b&690

进一步讲,古英语的hol,和德语的hohl、古北欧语的holr都表示“洞穴”之意,它们来自共同日耳曼语的*hulaz‘洞穴、空洞的’。日耳曼语的*hulaz与古希腊语的κοῖλος ‘空心的、中空的’都来自印欧语的*ḱuHlós,后者是*ḱewH-‘空、洞穴’的零级和后缀-lo-[i] 形式,字面意思即【洞的】。印欧语词根*ḱewH-对应的动词完成式主动分词为*ḱówHwos [ii] ,字面意思是【掏空了的、空洞的】。其演变出了拉丁语的 ‘空的、凹陷的’cavus和‘洞穴’cavum,从而也有了英语的:洞穴cave【洞】、挖掘excavate【凿洞】、大山洞cavern【洞】、凹面concave【空谷的】、腔cavity【空洞】、腔静脉vena cava【凹入的静脉】等。

*ḱewH-词根还衍生出了梵文的 ‘空的’śūnyaशून्य),其抽象名词为śūnyata[iii] 。这个词没有见过不要紧,不过且说《心经》中著名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空”便翻译自该词,梵文原文及玄奘大师翻译如下(并附IAST转写文):

रूपान्न पृथक्शून्यता शून्याताया न पृथमूपम ।

rūpān na pṛthak śūnyatā śūnyātāyā na pṛthag rūpam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यिपं सा शून्यता या शून्यता तिपमू

yad rūpaṁ sā śūnyatā śūnyatā tad rūpam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玄奘大师 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http://s16/mw690/001YOCCagy6PjkbTQvR3f&690


byldan ‘居住、建造’是动词不定式形式,[iv] 其来自日耳曼语名词*bōþlą‘居所、房屋’。后者来自印欧语的*bʰeutlom,是动词词根*bʰew-‘居住、生活、存在’的工具后缀形式[v] ,因此字面意思为【居住之所】。印欧语的*bʰew-‘居住、生活、存在’衍生出了:

古希腊语的φύω‘生长’,故有 自然φύσις【生长】、植物φυτόν【成长之物】、物种φλον【种族】。φύσις衍生出英语中的:物理学physics【关于自然的学问】、物理学家physicist【物理学研究者】、玄学metaphysics【物理学者】、物理疗法physiotherapy【物理治疗法】、自然界的physical【自然的】、医生physician【身体的】、体格physique【身体的】、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体能教育】、合生symphysis【一起生长】、以及农主义physiocracy【自然统治】、机能发育 physiogeny【身体生成】、生理学physiology【关于身体的学问】。植物φυτόν则衍生出了英语中的:植物学phytology【关于植物的学问】、植物发生phytogenesis【植物的产生】、植物地理学phytogeography【植物地理学】、食叶类的phytophagic【吃植物的】、叶绿醇phytol 【植物醇】、商陆属Phytolacca【含树脂植物】、附生植物aerophyte【空中植物】,以及植物界的各种门比如苔藓植物门Bryophyta、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角苔门Anthocerotophyta、叶苔门 Marchantiophyta、石松门 Lycopodiophyta、木贼门 Equisetophyta、真蕨门 Filicophyta、松叶蕨门Psilotophyta、松柏门 Coniferophyta、苏铁门 Cycadophyta、银杏门 Ginkgophyta、买麻藤门 Gnetophyta、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等。物种φῦλον衍生出了英语中的种系发生phylogeny【物种的生成】,生物中的“门”也来自这个词的拉丁文转写phylum,即生物的【种群】,比如脊索动物门 Phylum Chordata、半索动物门 Phylum Hemichordata、原生动物门 Phylum Protozoa等。

拉丁语的系动词(主要用在完成式),故有主动现在完成时fui、主动过去完成时fueram、主动未来完成时fuero、虚拟主动完成式fuerim,[vi] 以及系动词的将来分词futurus,后者衍变为了英语中的future。注意到fu-i、fu-eram、fu-ero、fu-erim其实都是fu-与esse对应变位的组合,而fu-部分即来自印欧语的零级*bʰew-‘存在’。[vii]

英语中的系动词,即be及其分词been。

 http://s16/mw690/001YOCCagy6PjkegueP2f&690


本来还想再继续解析一下,发现跑题太远了。如前所述,我只是想告诉大家,霍比特人的名字Hobbit词源意思即【居住于洞穴中的人】,这正是托尔金笔下霍比特人的真实写照。

 




[i] 印欧语中的-lo-后缀一般缀于词根之后,构成对应的形容词形式。拉丁语中的-alis形容词便来自于此,更详细的解说请参见《星座神话》P270~P271页的内容。

[ii] 印欧语中,完成分词一般由词根的o级形式加后缀-wos构成,拉丁语中的-vus、-uus类形容词和名词皆源于此,比如:鹿cervus【有角的】、安全的salvus【完整的】、死亡mortuus【已经死去的】、虚空vacuum【被掏空的】。

[iii] 梵文中的-ta在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其与希腊语的-της、拉丁语中的-tas同源且功能相同。对比φίλος-φιλότης,cavus- cavitas。

[iv] -an为古英语中动词不定式的标志,比如rīdan‘to ride’、drican‘to drink’。关于古英语至今英语的变迁请参见《星座神话》第1.3 节“英语的历史”一文(P21~P29)。

[v] 关于印欧语的*-tlo-后缀表示工具,参见Benjamin W. Fortson 著 Indo-Wuropean Language and Culture  之6.67 Tool nouns in *-tlo- (P118), 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vi] 为避繁复,此处仅使用第一人称形式变位。

[vii] 实际上,拉丁语中的动词将来时标志-bo(比如amō-amābō)和过去时态标志-ba-(比如amō-amābam)也都来自印欧语的* bʰew-。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