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灰吟》知识点

(2010-12-04 18:30:07)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文学习

《石灰吟》知识点

★古诗简介: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词语解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句解释: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作者简介:

于谦,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简要生平:

3985月13日,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

405年,一和尚为他相面,预言他为宰相之才。

44年十六岁入府学为诸生。

421年永乐十九年,二十三岁时考中进士,原为会试第一名,却因“策语伤时”被置于三甲第九十二名。

不久执行公务,初步显示了他那廉正的风骨。

426随英宗征汉王朱高煦,历数高煦之罪行,宣宗对于谦的表现十分满意。

430(宣德五年),明廷设立巡抚。宣宗亲点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二省,一下子把于谦从七品升至三品。于谦任两省巡抚九年,威惠流行,百姓呼之为“于龙图”

442(正统七年),张太后病逝。此后内阁“三杨”也相继老死。宦官王振专权,于谦写诗一首自勉传为佳话。

446(正统十一年)于谦入京奏事,被王振陷害,河南、山西两省百姓闻知,纷纷入京上书,身在两省的宗室周王、晋王也提出相同的请求。王振无奈,只得将于谦官复原职。

448(正统十三年),明朝边防日益吃紧,于谦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   1449(正统十四年)七月,王振挟明英宗亲征瓦剌,于谦被命留守京师。   1449年8月,英宗被俘,于谦力主抵抗,反对南迁。其后担负守京重任,救明廷于危急之中

457(景泰八年)正月,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

即日于朝班中逮捕了于谦和王文。于谦被诬陷处死。抄没于谦家产时,家中无值钱之物,只有正室关锁甚固。打开看时,里面除去景帝所赐的莽衣、剑器,别无他物。据说于谦被杀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人们对明廷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非常愤慨,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于谦。

 于谦死后,继任的兵部尚书陈汝言攀附石亨,贪污纳贿,使于谦整顿国防之前功俱废,英宗则忧形于色。后来西北有警,恭顺侯吴瑾对英宗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英宗听罢,默默无语。

466(成化二年)八月,遇赦回乡的于冕,上疏为父讼冤,明宪宗这才亲自为于谦昭雪,将崇文门内西裱褙胡同的于谦故宅,改为“忠节祠”,遣官祭奠英魂。

489(弘治二年),明廷赠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从此于谦与岳飞并卧于风光秀丽的西子湖畔,后人才有“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诗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