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
(2011-12-23 10:13: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案例 |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
一、
第五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的分数,我认为在这一课中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等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数学课的实质就是:数学+活动。教学内容只有“鲜活”起来,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个个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案例过程:
学习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及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带有分数的图形。
学生:各种形状的纸,水彩笔。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猴子妈妈在给小猴子分月饼,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动画多媒体)
2、有四个月饼,猴子妈妈给了第一只小猴子三个月饼,第二只小猴子就只剩下一个,公平吗?
你看他也不乐愿。应该怎么分?(一人两个)为什么啊?因为是平均分,分东西时,只有平均分才公平。
3、如果两个月饼,分给两个小猴,要怎么分?(一人一个)对,也要每个小猴分得同样多,才公平。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学习几分之一
1、如果只有一个饼呢?该怎么分?
这样分行吗? 为什么?应该怎么分?
2、好,请你用桌子上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一下,该怎么分?
3、学生上台展示。
4、刚才老师看大家都是对折了一下,为什么要对折啊?
5、可阴影部分如何来表达呢?该怎么叫它?(二分之一)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该看到老师是怎么写的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
6、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它们都表示二分之一,可是为什么不一样大呢?
那我们说二分之一时,应该说清楚是谁的二分之一。
7、课件,小结。
你能用桌子上的其他图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吗?
8、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9、练习,判断。
10、看来,同学们都认识了二分之一,那你看,这是多少,用什么表示?
真棒,这个呢?
1 |
3 |
11、同学们真厉害,你能任意找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来吗?试一试。
12、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13、练习,表示几分之一。
(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准备吃西瓜。刚切成八块,想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拿起金箍棒就要打,八戒连忙求饶,还说要请悟空吃西瓜,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得多吃点,就八分之一吧。”结果,分好以后一看,八戒可奇怪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他?
|
|
|
2、我们一起来把八戒和悟空分到的用图表示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1 |
8 |
1 |
2 |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它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3、结论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
三、案例分析:
1、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就要创造鲜活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比较重视教学的逻辑性思维,忽视了形象性思维。教师习惯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推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靠大脑左半球进行,右半球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结果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昏昏欲睡”。而小学生注意力每2~5分钟就要转移一次,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呈现熊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节,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导出问题。教学内容只有“鲜活”起来,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个个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要使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就要直观地向学生呈现知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实验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占25%,听觉占15%,视听觉结合占65%。多媒体教学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记忆特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声、电、光等技术,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在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教学重点、难点简单化、生动化,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掌握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复杂的数量关系往往使学生感到头痛,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绪。但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当的用简单的图表和线段图来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复杂的问题,一目了然,达到预期的目标,完成教学活动。所以我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部分时,呈现猪八戒分的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看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再积极的去思考原因,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3、运用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时,完全放给学生,会造成一些混乱,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放给学生一部分,就会让学生进行主要的那部分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节约了时间,有效的提高效率。
但有一点要格外注意,切不可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动手,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学具,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中,手、眼、脑、口同时并用,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思考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实际意义,由形成的愉快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总之,只要找对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机,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计算,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