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

(2011-12-23 10:13: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案例

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及分析

 

一、   案例背景:

第五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抽象的分数,我认为在这一课中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等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数学课的实质就是:数学+活动。教学内容只有“鲜活”起来,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个个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案例过程:

                           《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及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习准备:

教师:课件,带有分数的图形。

学生:各种形状的纸,水彩笔。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猴子妈妈在给小猴子分月饼,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动画多媒体)

2、有四个月饼,猴子妈妈给了第一只小猴子三个月饼,第二只小猴子就只剩下一个,公平吗?

你看他也不乐愿。应该怎么分?(一人两个)为什么啊?因为是平均分,分东西时,只有平均分才公平。

3、如果两个月饼,分给两个小猴,要怎么分?(一人一个)对,也要每个小猴分得同样多,才公平。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学习几分之一

1、如果只有一个饼呢?该怎么分?

这样分行吗?  为什么?应该怎么分?

2、好,请你用桌子上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一下,该怎么分?

3、学生上台展示。

4、刚才老师看大家都是对折了一下,为什么要对折啊?

5、可阴影部分如何来表达呢?该怎么叫它?(二分之一)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该看到老师是怎么写的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

6、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它们都表示二分之一,可是为什么不一样大呢?

那我们说二分之一时,应该说清楚是谁的二分之一。

7、课件,小结。

你能用桌子上的其他图形表示出二分之一吗?

8、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9、练习,判断。

10、看来,同学们都认识了二分之一,那你看,这是多少,用什么表示?

真棒,这个呢?

 

1

3

11、同学们真厉害,你能任意找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来吗?试一试。

12、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13、练习,表示几分之一。

(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准备吃西瓜。刚切成八块,想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拿起金箍棒就要打,八戒连忙求饶,还说要请悟空吃西瓜,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得多吃点,就八分之一吧。”结果,分好以后一看,八戒可奇怪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他?

 

 

 

 

 

我要  

1

2

 

我要

1

8

2、我们一起来把八戒和悟空分到的用图表示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1

8

1

2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它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3、结论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

、案例分析:

1、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就要创造鲜活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比较重视教学的逻辑性思维,忽视了形象性思维。教师习惯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推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靠大脑左半球进行,右半球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结果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昏昏欲睡”。而小学生注意力每2~5分钟就要转移一次,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呈现熊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节,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导出问题。教学内容只有“鲜活”起来,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个个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2、要使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就要直观地向学生呈现知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实验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占25%,听觉占15%,视听觉结合占65%。多媒体教学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记忆特征,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声、电、光等技术,生动、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在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教学重点、难点简单化、生动化,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掌握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复杂的数量关系往往使学生感到头痛,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绪。但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当的用简单的图表和线段图来表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复杂的问题,一目了然,达到预期的目标,完成教学活动。所以我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部分时,呈现猪八戒分的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看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再积极的去思考原因,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3、运用多媒体并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有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时,完全放给学生,会造成一些混乱,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放给学生一部分,就会让学生进行主要的那部分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节约了时间,有效的提高效率。

但有一点要格外注意,切不可用多媒体完全代替动手,所以本课的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学具,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中,手、眼、脑、口同时并用,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思考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实际意义,由形成的愉快的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总之,只要找对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机,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计算,合作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