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翠英

(2013-11-06 08:15:59)

    1. 央行对经济增长的看法有所改观

央行强调结构调整和改革在释放经济活力中的作用,强调宏调方式改进在熨平经济波动中的作用。这也许体现了政府调控思路的微妙变化,即更多地从需求端刺激向供给端改善转化,从“无所不在的干预之手”向“关键时刻的扶持之手”转化。但国内经济转型路径的不明确,以及外部宏观形势的不明朗,构成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和挑战。

    2. 央行对通货膨胀的看法更显谨慎

“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对不确定性变化需密切关注”,显示通胀在沉寂一段时期后再度进入央行决策视野。触发因素自然是9月CPI同比破“3”,跨越了央行某种隐存的心理界限。央行向来担心通胀预期和实际通胀间的相互转换。因此,若4季度通胀水平继续攀升,则货币政策再无走向宽松的理由。央行特别提及两个物价上行风险:“需求扩张对物价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房地产价格上涨有转化为租金上涨的风险。

    3. 货币政策“中性“色彩趋浓

在经济增长数据稳健,通胀中枢渐升背景下,央行强调“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与昨日公布李克强总理的讲话精神颇相契合。维护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稳定(也许市场认为“鸡飞狗跳”的利率蹿升,在央行看来可能只是短期资金价格波动的常态而已,毕竟两者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关注的流动性层次也不同),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应,仍是央行近期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

    4.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望加速,地方债处置方案渐露端倪

有理由期待央行在利率市场化上做出更多突破。一是假如真如吴晓灵所说,年底我国能够启动存款保险制度的话,那么将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免除最大的后顾之忧。二是假如在推出同业存单市场基础上再向前一步,推出银行间大额可转让定存市场的话,那将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真正的“破冰之旅”。在审计署即将公布地方债家底之际,央行明确提出要以“市场化机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也许预示着,建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最早在去年2月2日财政部6号文,即《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中提出),统一收购和处置地方政府不良债务,可能成为未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个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