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蛙看海》教学设计

(2010-10-14 21:08: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案天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上《青蛙看海》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感知、品悟课文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课前的导入、音乐的律动、对大海美景的欣赏等方面。从整个设计的过程来看,学生无一不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品悟课文精美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表现课文中生动的形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2、在反复的朗读、逐步的感悟中懂得只要相信自己、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大海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字条。

2、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与勤奋努力、战胜困难有关的成语、谚语或名言。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名言导入

1、老师今天想送给你们的一句话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出示句子)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2、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3、谁愿意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让愿意说的学生谈谈)

4、只要小朋友们认真地学完今天的课文,你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青蛙看海》。

(让学生对这句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名言有一初步认识,便于领会本课中心,经常结合所学课文和学生一起收集一些相关的名言、谚语等,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小朋友,你看过大海吗?你觉得大海怎么样?

2、对,大海是那么的一望无边,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有只小青蛙听说大海这么大,这么美,这么有趣,多想去看看大海呀!可是被一座大山挡住了。你看,这座山怎么样?(师板画高山、云)

3、自由读1-3自然段。

4、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

5、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7、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8、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

(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或拓宽。)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4~10自然段。

1)这时的青蛙失望极了,看来它的愿望是无法实现了!那故事是不是到此结束了呢?(没有)又发生了什么呢?

2)请同桌合作,分角色读一读4~10自然段。

3)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4)出示头饰,指名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体会青蛙在松鼠的启发引导和激励下,从失望——兴奋——有信心。

5)演一演。

同桌练,

指名戴头饰演。

2、学习第11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中有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大家都知道,这座山高耸入云,不知比我们的楼房要高出多少倍?那台阶也不知有几百级,还是几千级?你想想,它们在攀登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1)齐读第11自然段。

2)课中律动:(播放旋律,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在愉快的状态下,学生的身心都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时的学习是最快乐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师生在音乐中互动,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艰难”的理悟。)

3)引导学生讨论想象:上山过程中青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4)它又会怎样克服呢?(集体讨论讨论,为它想想办法。)

5)品读第11自然段。

过渡:青蛙登上了山顶,结果呢?

3、学习第12自然段。

1)出示大海的画面。说说青蛙登上山顶后,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说什么呢?(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3)松鼠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借松鼠的嘴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4)是呀,困难想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5)带着这种欢畅的情绪来练读第12自然段。

(在这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服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自始自终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在这里,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一味地串讲串问,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收集的与勤奋努力、战胜困难有关的成语、谚语或名言。

2、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四、课后练兵(选一)

1、小青蛙这次看海可谓大开眼界。下山后,它想:我一定要到各处去看看。小朋友猜猜小青蛙也许会去哪里?它又会碰到哪些困难呢?你能模仿课文编一段《青蛙看---------》的故事吗?

2、找几个好朋友把课文的内容演一演,排成一个课本剧。

五、板书设计

 

                             高山

                           坚持不懈

                     小青蛙——看——大海

自我评点

一、整个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安排的多次说话和想象方面,这些方面的训练,激起了学生创新的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思维得以放飞。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始自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方案实施是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如“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最想干什么?”等。教学中,能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主要体现在多次的自由说、自由读等方面,但这儿的“自由”却不是“放任自流”,是让学生在一定要求下,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感悟。

三、在方案的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如“你想说什么?”“你认为……”“你想说什么?”等等。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和作业的方式,突出了学生这个主体。如“可以读(说)给你的同桌听或小组其他人听”、“学到这儿,你想做什么?”等。

四、本课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始终是在学生的读和说中进行的,并注重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指导朗读时,总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披文以入境,披文以入情”,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两个小动物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从而使学生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时,他先让学生与他一起跳,体会青蛙和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的艰难,再指导学生朗读。又如在指导“啊!大海就出现在它们的眼前。”时,他先让学生想象青蛙站在山顶会看到些什么,最后通过朗读体会青蛙和松鼠看到大海时激动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