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
虎门镇红旗小学 袁庆堂
本学期,本人有幸成为钟主任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的跟岗学员,感到非常的荣幸。上星期五,工作室进行了第一次学习活动,钟主任的一句话“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及其讲座,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课例也印证钟老师的话,心所到之处便是亮点。
一、用“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周老师的课不仅体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周老师的课让人感觉到:她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了充分的设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事件,都了然于心。周老师为学生设计了许多主动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丝毫不察觉自己是在被动学习,而是在愉悦的小组活动中,自己发现数学知识,这也许就是周老师的课成功的最大原因。
我们年青教师在课堂设计上的“心”就显得不太足了,课堂经常会出现“强灌”或“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而束手无策的情况,这不仅仅是课堂的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课堂设计”的心是否下足了。
二、“心”系研究,功在课堂
王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一名功底深厚的名师的课堂,颇有大家的风范。我深知这与王老师“醉心”于研究,所积累的丰厚的教学功底有关吧!王老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我早有所闻,也许正是不断的教学研究才让他在课堂的驾驭上如鱼得水。王老师的课从“如何测量灯柱的高度”入手,学生用常规了方法是无法测量的,这就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这正中王老师的“圈套”,(孩子!)目的就是想你们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那么本节课的学习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端。
但我们都深知一点,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可能敢如此展开课堂的。王老师的课看似“抛弃”了课本,但他确又“紧扣”课本。他是在自己深入研究课本知识结构,吃透教材后,才能做出这样大胆的课例。所以在他的课堂中无不体现了他“整合”出来的“要点”与解决问题的“步骤”。
这让我明白到:要注重平时的课堂观察,随时走在教学的前沿,把“研究”始于课堂,反馈于课堂。要“善于思考”,学会捕捉各种现象进行实录分析,课堂反思和案例研究等等,做一个会思考、会总结的有心的教者。
三、细“心”挖掘有效资源,成就更优效课堂
每一位数学老师的课堂时间都是均等的,哪为什么名师的教学效果会更优效呢?那是因为名师的“心”用得比我们更细。——引用“这将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否拥有合理、巧妙运用有效资源的教育智慧。”
“预备铃响起后的3分钟”有多少?在一般老师眼中,哪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三分钟!但钟主任告诉我们:这3分钟它约等于60个小时,你相信吗?现在我相信了!那么60小时的课堂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多重要,也许就不必我在这里多说了,但是我们众同仁却在慢慢浪费着四十多个学生的六十多个小时,值得惭愧啊!
以上三点仅是本人肤浅之见,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谢谢!
短短一个下午的学习,就让我收获了五年时间都未察觉的珍宝,何等快乐也。真庆幸当初勇敢地递出申请书,成为“名师工作室”的跟岗学员,期盼着工作室更多教研活动开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