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标签:
杂谈 |
主讲人 |
|
时间 |
2010.11.11 |
年级 |
五 |
学科 |
数学 |
||||
第(九)册第(五)单元第(4)课 |
课题 |
组合图形的面积 |
|||||||||
教学 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能够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图形求出面积。 |
|||||||||
过程 与方法 |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
||||||||||
习惯养成目标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
||||||||||
教学 重点 |
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图形。 |
||||||||||
教学 难点 |
丰富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
||||||||||
教学模式与环节 |
和谐教学,整体建构。 |
||||||||||
学情 分析 |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业界出科一些简单的组合图形,但是对于稍复杂的组合图形的理解则有较大差异,教学中要关注此问题。 |
||||||||||
教具 学具 |
课件 |
||||||||||
教学程序 |
|||||||||||
教学 环节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修改建议 |
||||||||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
出示单元知识树,请同学说一说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说明今天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了解组合图形的概念;理解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并由已知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用转化思想和割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第92页主题图,请同学说说这些图形是由那些我们学过的图形构成的,说明,像这样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组合图形。 出示例4,请同学试着自行计算。 自学指导: (1)这个组合图形是由那些图形构成的?请组长统计本组同学各有几种想法。 (2)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方法? 1.算法展示,总结方法 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解这个图形的,随学生的汇报课件予以展示(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两个梯形……),请同学板演自己的计算方法,说明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的?小结:想组合图形的构成;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把计算结果相加。 2.实际应用 做第93页“做一做”,引导学生明确,此题不能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因为左边三角形的底和梯形的上底的长度不能确定,因此只能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1.做第94页第1题,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随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展示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本题除了可以分解成两个梯形或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外,还可以看成是从一个大长方形中去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30cm,高是60-45=15cm。使学生明确,组合图形除了分割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把它理解为两个图形的差。汇总以上三种方法,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割补法。 2.你能用多少种
决。随学生的汇报用 课件展示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理解,本题可以用六种方法解决。 3.下图中,大正方形边长8cm,小正方形边长6cm,请你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请同学说说这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课件出现本课知识树,说明我们今天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出现本单元知识树),明确它的基本思想方法,说明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是几个图形面积的和,也可能是从大图形中减去几个小图形的面积所得的差,大家要具体分析。 |
整体感知,对单元做大致了解。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知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到要根据已知条件对图形进行分解或补充,不是任意分解都能计算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利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全课做一小结。 |
|
||||||||
反馈形式及效果 |
1.请同学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步骤。 2.做第94页第2题,集体订正,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
检验教学效果。 |
|
||||||||
作业分 层设计 |
基础:第94页第3、4题、第95页第6、7题。 |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
|
||||||||
板书 设计 |
组合图形的面积 例4 方法一: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94-1方法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
简要体现本课知识点。 |
|
||||||||
课后 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