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苛求缺点爱负面标签自我概念育儿 |
前几天外出办事,鹏妈打出租车,女司机示意鹏妈坐后排。
鹏妈在后排坐定后,才发现出租车副驾驶位上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这应该是女司机的儿子,放假后在家闲着没事,跟着妈妈上班了。
很快,车内便开始了交流。
鹏妈问小朋友:上小学了吗?
小男孩回答:上一年级了,暑假后就上二年级了。
问:上学好吗?(本意是问他喜不喜欢上学)
小男孩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好。
这时,男孩妈妈接话:就是写字不好。(这时鹏妈才意识到小男孩以为问的是学习好不好)
本来很得意的小男孩这时发出了一阵抗议声...
本是最活泼好动的年龄,如今却陪着妈妈坐在出租车内在城里一遍又一遍的兜风,这是一般小男孩难以忍受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并不显厌倦。
于是鹏妈说:“小孩挺乖的”
男孩妈妈马上接口:“是很乖,就是太馋了。”
小男孩又是一阵抗议。妈妈说“难道错了吗?你今天出来不就是为了吃麦旋风吗?你要不馋,就别吃了。”
小男孩很不服气同时又有点愤怒的哼了一下。
鹏妈在后排默默的叹了口气,为这小男孩感到委屈,也为这位母亲的“精益求精”感到忧虑。
其实,这是一对关系很和谐的母子,儿子爱母亲,母亲也为儿子感到骄傲。但中国人习惯性的“谦虚”以及“不轻易表扬孩子,否则孩子会骄傲”的思想在作祟,所以,每当这位母亲很骄傲的肯定儿子的好时,也很直接的点出了儿子的缺点。或许,这是母亲爱儿子的一种表现,母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儿子改正自己的缺点,以获得更好的成绩,殊不知,这种直接点出孩子缺点的方式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会伤孩子的自尊。每次这位母亲说孩子的不足时,小男孩总是在抗议。这是对自己形象最敏感时期,也就是自尊心最强的时期,贸然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不足,会强烈伤害孩子的自尊。
其次,这些缺点未必是“缺点”。正如这个小男孩的“缺点”,写字不好、馋嘴。其实,一年级的小孩,写字能好到什么程度呢?或许可以这样说,这个年龄段,写字不好是正常的,写的好才是“不正常”呢。练得多了,字就慢慢好起来了,应该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再说孩子馋嘴,哪个孩子不馋嘴呢?莫说孩子,大人也有馋嘴的时候。只要控制得当,拥有这个缺点也会让人显得更可爱。所以,莫对孩子太苛求,换一个角度看,“缺点”只是特有阶段的特点而已。
再次,会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本是这个年龄段的短暂行为特征,但如果常对孩子说,“你的字很难看”“你很馋”,就相当于对孩子贴了负面标签,让孩子从内心认同这个观点“我是一个字写得很差的孩子”“我是一个馋嘴的孩子”等,有了这个自我概念,即使孩子再努力,也难以摆脱这个负面标签效应。所以,若要孩子表现好,不如点出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样孩子才能以更强有力的行动去让自己实现既定目标。